第一卷 第422章 吹响新明州建设元年的号角(1 / 5)
寒意料峭的正月十五刚过,明州市委大院里的年味迅速被紧张的工作节奏取代。
郑仪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深夜。
墙上新换了一幅巨大的明州城市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符号。
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区域被绿色覆盖,新建或在建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用红色标记,而蓝色的圈则标注着规划中的新兴产业园区和城市新核心区。
桌子上摊开着一份经过多次修改、厚达几十页的《关于全面推进“新明州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草稿)》,旁边还堆着一叠城投集团呈报的《城市更新第二阶段规划方案》。
方案内容极为宏大:
以已经完成改造、提升了基础承载力和人居环境的旧城区为依托,逐步向外围具备发展潜力的区域拓展。
重点不再是缝缝补补的“改旧”,而是有前瞻性地“逐步立新”。
包括规划建设现代化的中央商务区、升级改造传统工业园、打造滨水生态廊道和发展智慧城市管理等四大核心板块。
会议室里,坐着发改、规划、财政、城投等关键部门的负责人。
郑仪站在投影屏前,语气沉稳而有力:
“过去一年,我们以城投集团为主体,完成了对明州老城区十七个重点片区的改造升级,惠及居民近十万户。
成效显着,赢得了群众口碑,也得到了省委的肯定。”
“但我们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改造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什么?是释放被落后基础设施和杂乱环境束缚的城市潜力和民生活力!”
“我们拆除的是危房违建,疏通的是城市脉络,但最终目的,是要在这片焕然一新的土地上,创造出新的价值!新的增长极!”
他按动遥控器,投影屏上显示出新的规划图。
“第二阶段,我们的核心任务是:从改造到创造。”
“怎么创造?”
郑仪的目光扫过全场。
“就是要利用第一阶段改造所释放出来的土地资源、人口集聚效应和投资吸引力,顺势而为,推动城市功能更新和产业升级!”
他指着图中标注为“滨水生态廊道”的蓝色区域。
“比如这里,原本是混杂的城中村和老旧厂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
“经过改造,环境提升了,交通便利了,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了,那么,接下来,就要在这些‘熟地’上,植入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生活方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