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93章 郑仪这是“服软”了,是“认清现实”了(1 / 7)

加入书签

    从省城回来的郑仪,像是换了一个人。

    他不再像之前那样,频频出现在各种协调会和项目现场。

    也不再对某些部门的拖延和推诿表现出明显的不耐和强硬。

    他甚至减少了下基层调研的频率,更多的时间,是待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或者召集小范围的、议题明确的会议。

    他的讲话也变得比以前更加“温和”,更加“讲政治”、“顾大局”。

    在一些公开场合,他甚至主动提及要“尊重老同志”、“遵循工作惯例”、“稳妥推进改革”。

    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在明州官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大多数人认为,郑仪这是“服软”了,是“认清现实”了。

    省里的“背景”可能并不像传说中那么硬,或者至少,在明州这潭深水里,强龙也难压地头蛇。

    钱汉忠那样的老资格,卢志伟、黄维民那样的实权派,不是他一个年轻秘书长能轻易撼动的。

    前段时间那些关于他的“议论”,看来是起到了效果。

    “到底是年轻人,撞了南墙,知道回头了。”

    “看来还是得按明州的规矩来。”

    “秘书长?呵呵,位置是高,但有些水太深,他还把握不住。”

    各种窃窃私语和意味深长的目光,开始在暗地里流传。

    就连市委大院里一些原本对郑仪抱有期待的中立干部,也开始动摇,觉得这位年轻的秘书长,或许终究还是斗不过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

    当然,也有极少数嗅觉敏锐的人,隐隐觉得不对劲。

    郑仪的“低调”,似乎并非怯懦,而更像是一种蓄力,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他每一次看似“温和”的表态,仔细品味,其实都留有余地,核心立场并未改变。

    他减少公开活动,但核心的工作,比如城投集团的运作、与省交投的合作,却一直在悄无声息地高效推进。

    这更像是……在等待时机?

    但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只是极少数。

    在大多数人看来,郑仪的“失势”,已经成为定局。

    而在这股“郑仪失势”的舆论风向下,有一个人,显得格外春风得意。

    代市长张林。

    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将郑仪的“低调”解读为自己权威上升的信号。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