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4)

加入书签

样,谁也说不好,不过,为师倒希望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

李慕玄继续道:“说起来阿罗汉,之前小天师闯山的时候,三论宗的和尚感谢小天师,说他超度了吴曼,让其破了无明,达到了五蕴皆空的境界,五蕴皆空就是阿罗汉的果位吧!”

左若童点头:“是的!”

“可他刚证得阿罗汉就死了,这不白证了吗”李慕玄问。

…………

…………

另一边。

“那吴曼刚证得阿罗汉就死了,这不白证了吗”

张怀义也在问张静清这件事。

刚才,他们一行人在问张之维闯山的事情,张之维开始闯山的时候,他们在爬山,错过了很多,事后当然得补起来。

先前不好意思问,是因为左门长和师父在论道,两个前辈的论道是很有价值的,张之维闯山的八卦,自然要延后,现在左门长走来,他们便问了起来。

张之维也不是喜欢藏着掖着的人,便讲述了一遍。

众人听到三论宗的莫论大师,因张之维帮了吴曼一把,心存感激,不插手此事后,就自然而然的谈论起了吴曼的事。

之前他们不觉得吴曼有什么了不起,但在听了恒林大师讲佛之后,他们才猛地发现,吴曼非常了不得啊。

可既然如此了不得,那为何要赴死

张怀义不解,若换作是他,面对张之维,即便真打不过,他也会殊死一搏。

毕竟好不容易到达那个境界,怎能甘心还没好好感受一下就死掉

他问张之维缘由,张之维说,若他若不体面,他会帮他体面。

张怀义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便又去问了师父张静清。

张静清说道:“当他决定赴死的时候,他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无论之维杀不杀他,他都要死,若他决定不死,他也就证不了。”

一听此话,张怀义不解:“难道照见五蕴皆空,证得阿罗汉就是为了死那还有什么意义”

张静清摇头道:“当然不是为了死,而是还债,五蕴之中有一行蕴,关贪嗔等之善恶,为一切心之作用。”

“若做错了事,欠下来债,不把债还来,不把因果了结,如何能放得下这行蕴”

“而阿罗汉之前的境界,叫‘阿那含’,也叫‘不还果’,意思是欠债还钱,了却因果。”

“正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便是这个意思,这在我们道门一样适用。”

“你们还记得吗为师一直都在告诫你们,要注重心的修行,持戒,且不可仗着手段作恶。”

“为人处世的时候,要行止坐卧,处处见圆,处处有圆,处处游刃有余,练得浑圆无漏的心境,不给自己的内心留下间隙。”

“如此,以后过这一关的时候,就能轻而易举的趟过去。”

“不然间隙太大,做的亏心事太多,无从去还,那就只能用命去过这一关了。”

听了师父的说法,张之维想起当初去参加陆老太爷寿宴的途中,师父给自己上的课。

那时候有一伙土匪,曾起过歹心但没付诸行动,自己曾想杀了他们,但师父阻止了,为的就是预防出现这种情况。

人可能会在外部因素的干扰下,意气用事,做出不符合本心的举动。

而当主观独立,摒除一切外因之后,再去思考这件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

就和鲁迅小时候践踏弟弟的风筝一样,长大后心里有愧一样,这便是心里的间隙。

吴曼修的三论宗,其实是大乘道,他所求的,肯定不止是阿罗汉。

若当年,他有一个像张静清一样言传身教的师父,或许还能继续行道,走的更远更高。

张怀义听了明白了张静清话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