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在代码与现实的交错中启航(3 / 4)

加入书签

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这节信息学课,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熄了林小圈心头因入学而产生的些许浮躁。

他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学习深度和广度,与他之前自学和小打小闹的编程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他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他面前缓缓打开,门后是深邃无比、壮丽非凡的算法与数据的宇宙,而他,才刚刚站在门口,仰望星空。

四、挑战与融入:在压力中寻找节奏

开学第一周,林小圈便感受到了巨大的课业压力。

信息学班的课程设置极具挑战性,数学和英语的难度和进度也远普通班级。

大量的新概念、新思维需要消化吸收。

尤其是语文课,依旧是他需要攻克的重点。

新的语文老师是一位要求极其严格的中年女教师,对文言文默写和阅读理解的要求近乎苛刻。

林小圈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背诵和阅读上,这让他感到有些疲惫和挫败,仿佛又回到了小学时被孙老师支配的阴影下。

但不同的是,现在的环境变了。

当他课间对着一道复杂的算法题苦思冥想时,同桌周博瀚偶尔会瞥一眼,然后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试试用动态规划,状态转移方程可能设错了。”

或者当他因为语文小测不理想而沮丧时,前座一个叫李雯的、扎着马尾辫的女生会回过头,递过来一本笔记字迹工整的语文复习资料,淡淡地说:“这个老师的出题习惯,重点都在这里了。”

这里没有小学时那种因为偏科而受到的嘲笑或孤立,更多的是基于共同目标和各自擅长的、简单直接的交流与互助。

大家似乎都明白,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和长板,重要的是如何高效地取长补短,共同应对更高的挑战。

放学后,林小圈没有立刻回家。

他按照雷老师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位于实验楼顶层的“信息学奥赛预备队”

活动室。

推开门,里面已经有不少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在埋头敲代码,墙上挂着历届竞赛的获奖名单和队伍合影,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咖啡味和键盘敲击声。

这里,是钢铁中学信息学实力的核心地带。

雷老师看到他,只是抬了抬下巴,示意墙角一台空闲的电脑:“自己找位置。

每周有训练任务,完成并提交。

有问题先自己查资料,解决不了再问。”

没有多余的欢迎,直接进入了实战模式。

林小圈默默地坐下,登录系统,看到了第一周的训练题目——几道涉及基础数据结构和简单算法的在线评测题。

他深吸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手指,开始沉浸入代码的世界。

在这里,他找到了归属感,那种被浓厚的学术和竞争氛围包裹,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并肩前行的感觉,极大地冲淡了学业上的压力和不适应。

五、家的港湾:疲惫归来时的温暖与支撑

当林小圈拖着略带疲惫却精神亢奋的身体,在暮色中走回租住的公寓时,家的温暖显得尤为珍贵。

“哥哥回来啦!”

林小小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扑过来,她已经顺利转入钢铁实验小学,对新学校适应良好,正迫不及待地想跟哥哥分享她在新学校的见闻。

顾无双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餐桌上不再仅仅是关心他吃饱穿暖,更多了对他新学校生活的倾听。

“今天信息学课感觉怎么样?雷老师严厉吗?”

“同学都好相处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林小圈会一边吃饭,一边絮絮叨叨地讲述这一天的经历:雷老师的下马威、深奥的汉诺塔递归、看似高冷实则可能很厉害的同桌周博瀚、奥赛预备队里那种令人心跳加的氛围……

顾无双认真地听着,不时给出建议或仅仅是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