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十字路口抉择心之所向外界之(2 / 6)
>林小圈所在的小组抽到的题目是“设计一个智能教室节能系统”
。
在其他孩子还在争论分工和方案时,林小圈已经迅在脑海里勾勒出了系统框架:光线传感器控制灯光、人体红外感应控制风扇、核心控制单元……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小组的技术核心,用简洁的语言分配任务,自己则专注于最核心的控制逻辑编程。
在演示环节,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了系统原理和创新点,虽然实物模型略显粗糙,但程序运行稳定,逻辑完美。
面试官们,尤其是那位目光锐利的信息学总教练,频频点头。
第二轮是单独面试。
面试官的问题极具针对性:“你认为在编程中,最重要的是严谨的逻辑,还是天马行空的创意?”
“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未来的展,以及它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如果一次重要的竞赛失败,你会如何调整心态?”
这些问题越了课本知识,直指思维深度和学科热情。
林小圈在回答时,完全沉浸在了他所热爱的领域里,眼神专注,语气坚定,甚至在某些问题上与面试官进行了短暂的探讨。
那种自内心的热爱和与之匹配的潜力,几乎无法伪装。
离开面试教室时,他看到那位总教练对他露出了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带着赞许的微笑。
南附中学的面试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严谨、规范,甚至带着一丝不苟的学术气息。
面试在一个布置得像小型会议室的房间里进行,三位面试官表情严肃,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科知识、学习习惯和未来规划上。
“林小圈同学,你的数学和英语成绩非常优秀,但语文成绩相对是短板,你计划如何在初中阶段弥补这一差距?”
“请阐述一下你对‘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的理解。”
“如果进入南附,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别是什么?”
这些问题标准、传统,却切中要害。
林小圈回答得中规中矩,他强调了会加强阅读和练笔来提升语文,认同勤奋的重要性,目标设定为“打好基础,争取考上重点高中”
。
他的回答稳妥,符合南附对“好学生”
的期待,但少了在钢铁中学面试时那种迸的激情和独特的光彩。
整个过程,他更像是在完成一套规定动作,标准,却缺乏即兴的华彩。
等待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
林小圈表面如常,每天上学、放学、写作业、偶尔逗逗妹妹,但内心的忐忑只有他自己知道。
顾无双将一切看在眼里,只是默默地在生活上给予更细致的照顾,绝口不提择校,营造出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
而林大强,则延续着之前的沉默,仿佛这件事与他无关,但顾无双偶尔能捕捉到他浏览教育论坛时凝重的表情,以及听到电话铃响时瞬间的紧张。
终于,在两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两封承载着不同未来的信件几乎同时抵达。
钢铁中学的录取通知:诚挚邀请林小圈同学加入我校“信息学特色班”
。
南附中学的录取通知:热烈祝贺林小圈同学被我校“初一年级重点班”
录取。
喜悦如同爆炸的烟花,瞬间照亮了林小圈的小脸,他拿着两封信,在客厅里兴奋地转了好几个圈!
但很快,烟花散去,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沉重的选择题,赤裸裸地摆在了面前。
二、家庭会议:三代人的观念角力
这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里。
气氛不像庆祝,反而有种无形的凝重。
两封录取通知并排放在茶几上,像两道开启不同世界的大门。
“太好了圈圈!
两个都是好学校!”
顾无双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