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信任的裂痕与沉默的回响(2 / 8)

加入书签

亮的优等生。

在英语课上,他的口语流利,音标准,是小组活动中的核心人物。

他像一只骄傲的孔雀,在能展现自我的领域,拼命张开羽毛,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

可一到语文课,他就仿佛换了一个人。

他不再主动举手,即使被点名,回答也带着一种刻意的敷衍和冷漠。

他更加控制不住地和同桌、和前桌低声说话,内容有时甚至与课堂无关,带着一种明显的、挑衅般的“故意”

他知道这样不对,他知道这会授人以柄,但胸腔里那股无处宣泄的愤懑和那种“既然你认定我是坏学生,那我就坏给你看”

的破罐破摔的心理,像魔鬼一样驱使着他。

而且,他那个从小就有、原本已经不太明显的抽动症,在持续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下,似乎有复的迹象。

偶尔,在极度安静或他精神紧绷的时候,喉咙会不自觉地出一声短促的“咯咯”

声,或者鼻子会用力地抽动一下。

这原本是生理性的、难以完全控制的轻微症状,在孙老师那充满偏见的有色眼镜下,却成了“故意搞怪”

、“扰乱课堂秩序”

的铁证。

“林小圈!

你又出怪声!

能不能控制一下自己?全班就你特殊吗?”

孙老师的批评随之而来,伴随着的,是更多同学投来的、混合着好奇和嘲弄的目光。

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老师的“特别关注”

和当众惩戒,加剧了林小圈的叛逆和紧张;他的叛逆行为和生理性的小动作,又反过来“印证”

了老师的判断,招致更严厉的对待。

信任的裂痕,早已不是一道缝隙,而是演变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孙老师没有再找顾无双。

上一次的通话,顾无双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唯唯诺诺,反而条理清晰地向其他家长核实了情况,委婉却坚定地指出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公。

这在孙老师看来,是一种“挑衅”

,意味着这个家长“不听话”

、“难搞”

她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直接用教师的权威,在校园这个封闭的环境里,对林小圈进行“规训”

和“压制”

第二节:家中的暗流与沉默的挣扎

家里的气氛,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

林小圈放学回家后,变得越来越沉默。

以前还会兴致勃勃地讲讲学校里的趣事,或者展示一下他新琢磨出的编程小程序,现在却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只有吃饭时才闷闷不乐地出来。

顾无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她尝试过和儿子沟通。

“圈圈,最近语文课……是不是还是不太开心?”

她柔声问道,递给儿子一盘切好的水果。

林小圈用叉子无意识地戳着苹果块,低着头,半晌才闷闷地说:“没什么。

就那样。”

“孙老师她……有没有再……”

“妈,你别问了。”

林小圈打断她,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耐烦和不易察觉的哽咽,“说了又能怎么样?你给孙老师打电话,她以后更盯着我不放了。”

顾无双心中一痛。

她知道儿子说的是事实。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与孩子班主任公开撕破脸皮,往往是孩子承受更大的后果。

她只能轻轻搂住儿子的肩膀:“圈圈,妈妈知道你受委屈了。

但无论如何,上课尽量控制自己,别给她抓到把柄,好吗?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

林小圈“嗯”

了一声,但眼神里的叛逆和灰暗,并未散去。

更让顾无双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