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直捣柘林湾(2 / 5)

加入书签

一变再变。

最早是要给李可灼赏银五十两,再到罚俸一年,最终定罪为遣戍,这个争议算是告一段。

其实,明眼人都明白,李可灼是死是活,朝廷上下根本没人在乎。

李可灼是首辅方从哲举荐的。

东林党要求严惩,其实是借以攻讦方从哲,方从哲是浙党领袖,其实也就是在攻击浙党。

今年前后两任大行皇帝离世,权利频繁更迭,朝堂党争已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

一应大事务,根本不看对错,只看立场。

立场相同,治死皇帝都给赏银子。

立场不同,就是镇边大将,也要被罢官夺爵。

就比如上一任辽东经略熊廷弼,在萨尔浒惨败后临危受命,很快稳定了辽东局势,颇具将才,堪称国之柱石。

这样的人在楚党和东林党之间骑墙,里外不受待见,轻飘飘的就被罢免了,换了个书生袁应泰去做辽东经略。

想到此处,马承烈突然眼前一亮,心脏猛地跳了起来,在十死无生的境地中,寻得了一线出路。

只要他立场正确,是不是就能免于处罚?

那么问题来了,哪个立场是正常的立场?

现在朝中东林党势大,可东林党都是清高文人,以同窗、同年、座师为关系纽带,马承烈就是有心投靠,人家也不会要他。

况且他祖籍湖北,本就是天然的楚党,将战败之事甩锅到东林党身上,必然能天然得到楚党庇佑,也顺带会得到浙党、齐党庇佑。

南澳岛不过尺寸之地,话题度远没有红丸案和移宫案高,很快就会被朝廷口水仗淹没下去,不了了之了。

一念及此,马承烈立刻铺纸提笔。

“钦差协守南澳等处地方副总兵官,臣马承烈谨奏:”

有了新送来的两百颗人头和几艘破船,马承烈在奏疏中,对腊月二十八的海战一通鼓吹,把大败写成血战转进。

然后话风一转,写贼寇势重,他为保漳州府不失,被迫放弃南澳,换取挫败贼寇登陆漳州的企图。

接着,分析此番虽胜,依旧丢失南澳的原因,归结为军费不足、火药潮哑、战船失修所致。

减免商税,是东林党一贯提倡的政策,马承烈提军费问题,就是暗暗把锅往东林党身上甩,又避免诿过上官、怨望朝廷的指责。

最后写明自己正重整防务,恳请朝廷调拨船粮,请求戴罪立功。

奏疏言辞恳切,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连他自己都信了几分。

写完之后,马承烈又通读检查数遍,想了想,又提笔补充一句南澳岛贼寇疑似是李旦所部。

这样写有三重好处。

一来,李旦恶名昭著,势力庞大,这样的人来侵占南澳,能减轻他守土有失的罪恶。

二来,不让朝廷把此事往百姓造反上联想,毕竟同样是守土有失,为海寇所占可比为反民所占,罪责轻多了。

三来,朝廷得知李旦遣人占岛,必定要做足应对,不会催促马承烈仓促出兵,能够留出时间转圜。

马承烈检查完毕,拿出奏折誊抄,吹干墨迹后,在奏折封面写上“奏南澳海事疏”字样。

做完一切,马承烈心中大石地,长舒一口气,抬头,书房外已近黄昏,正当他出门想叫人送奏折时。

一个家兵慌慌张张跑来。

“总镇……”

马承烈的心猛地揪紧,他知道一定是坏消息,但是他已经这么惨了,实在想不到还能有什么更坏的消息。

家兵跑到近前,上气不接下气的道:“总镇……柘林湾被海寇围攻了!”

“什么!”马承烈心中一凉,奏折掉在地。

……

就在几个时辰前。

柘林湾南方十里的海面上,林浅舰队集结。

圣安娜号军官餐厅中,林浅的结义兄弟们、海狼舰的船主、代船主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