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桂花糯米藕(2 / 3)

加入书签

>至唐代,玩月之风尤为盛行,正所谓“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这时的中秋月已开始成为团圆的象征,但仅限于文人骚客的自娱自乐,官方并未将中秋定为节日,民间也没什么参与度。

直到北宋,朝廷才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不仅民间会争占酒楼玩月,“夜市骈阗,至于通晓”,皇帝也会在宫中摆下团圆宴,同皇后、太子和宫妃共享家宴。

文人雅士在中秋节吟咏唱和的诗词更是不计其数,最出名的当数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这也是吴铭背得最滚瓜烂熟的一篇东坡词,他甚至能唱出来。

可惜此时的大苏尚未写出这千古名篇,想要在他面前套“瓦说书、幼开蒙”的公式,还得再等个几十年。

老规矩,每逢佳节,总得推两样节日限定美食。

这是谢清欢最喜闻乐见的环节,闭店打烊后,见师父突然把糯米倒进水里泡上,忙凑上来问:“师父,泡糯米作甚”

“明日教你点新东西。”

“只教我”

“你和何厨娘都可以学。”

“哦……”

“早点歇息吧。”

吴铭嘱咐两句,自回家中睡觉不提。

翌日。

今天是宋代的八月十四日,也是现代的9月13日,星期六。

又一个周末,早上七点半,吴振华拖着儿子儿媳风风火火杀到,见着孙儿的第一句话便是:“快到中秋了哇!”

听老爸说,老爷子在家闲极无聊,将一千年前的时日一一对应地标注在了挂历上,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看一眼。

对面哪一天过节,他了若指掌。

“中秋节你弄不弄点月饼儿喃!”

吴铭笑道:“宋人中秋不吃月饼。”

东京城里倒是有卖月饼的店家,但和现在的月饼不同,宋代的月饼是一种蒸制的面食,且不是圆形的,而是月牙状的,随时都能买到,和节日无关。

吴振华疑惑:“那他们中秋吃啥子喃”

“只是不吃月饼,宋代的节日食俗和今天差不多。”

中秋有两样应季的食物备受士大夫和富人喜爱,一是桂酒,二是螃蟹。

相传某个中秋之夜,玉帝曾率众仙前往月宫作客,月宫清冷无所有,唯有桂树一株,嫦娥便以桂酿酒招待宾客。

这多半是卖酒的商贩编造出来的故事,但桂确为中秋节的代表卉,八月金桂飘香,正是赏桂之时。

南宋词人刘过有词云:“欲买桂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说的便是中秋节赏桂饮酒的习俗。

吴记川饭没有酿酒的资格,吴铭卖不了桂酒,但他可以用桂做一道特色美食。

“做啥子”

“桂糯米藕。”

“”

三老面面相觑,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这很正常,因为桂糯米藕并非川菜,而是江浙地区的特色甜品。

吴铭笑道:“待会儿做出来你们就知道了。”

先去市场里买菜。

做桂糯米藕以又老又面的粉藕为佳,买两个回去试菜。

吩咐锦儿将莲藕洗净去皮,用刀在一端连同藕蒂切掉两三厘米,并用清水泡上。

昨天在网上下单了一盒风干的桂,等上午到货,开工!

这回不止两个徒弟,老爷子也抄着手在一旁观摩。

先做桂。

桂顾名思义,即是用白和桂熬制而成的酱料,做法非常简单。

吴铭将桂倒入温水里发涨,添少许食盐拌匀。

起锅烧水,倒入适量白,大火熬至表面泛起细密的鱼眼泡,转小火,倒入桂搅拌均匀,最后加入少许柠檬汁,出锅,放一旁晾凉。

紧跟着处理莲藕,将已泡好的糯米填入莲藕中,一边填,一边用筷子捅实,然后将切下的藕蒂合上,再用牙签扎紧封口,以防蒸制时膨胀漏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