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环寺皆青楼也(二合一)(3 / 4)

加入书签

“诶!”沈廉叔轻轻挥手,“既来分茶店,岂能不饮茶再者——”

他俯首到吴铭耳旁,压低声音道:“这家店我来过多次,说实话,除了茶水,旁的一概不如贵店。”

继而坐正身子,笑道:“相逢即是缘,这顿饭我请!切莫同我二人客气,沈某以后置办宴席,还要烦请吴掌柜来寒舍掌灶哩!”

“……”

我能说我不想接你的单么……

话说到这份上,吴铭也不好拒绝,只能再三谢过。

不过,他倒是有点理解为何晏几道宁愿背负“才有余而德不足”的评价,也要同这些放浪形骸的风流公子厮混。

这出手是真大方真够义气!

更别说,沈廉叔府上还有莲、鸿、苹、云四位绝色歌伎,把小晏迷得神魂颠倒,到老了都念念不忘。

话说回来,分茶其实是在点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茶艺。

宋代以前的茶道以煎茶法为主,到了本朝,点茶法取而代之,成为新潮流。

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度向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令茶末上浮,形成类似于奶盖的茶面。

当然,注两次水属于入门,真正的高手点茶注水的次数要达到六至七次,每一次注水的量、角度和方向都有不同要求,甚至煮水的过程都有讲究。

民间也因此兴起了斗茶的风气,多为两人捉对“厮杀”,一斗汤色,汤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等而下之;二斗汤,汤的色泽以鲜白为上,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

为了在冬季卖茶斗茶,宋人甚至发明出了“暖水瓶”,可保水温一日不凉。

正因品茗之风炽盛,许多大型食肆往往也冠以“分茶”之名,延请擅点茶之技的茶博士坐镇,为宾客奉上精雅茶艺。

不多时,那茶博士已在侧席支起风炉,素绢茶罗、素陶茶碾、漆盘盏托等物一应俱全。

吴铭不怎么喝茶,对本朝的茶道更是一窍不通,技术细节他看不懂一点,纯当长见识。

只见茶博士以银匙取出定量的雪白茶末拨入四只乌亮的黑釉盏中。

待水煮三沸后,提壶倾泻,沸水如银线般注入盏中少许,立时便有浓郁的茶香随热气四散。

茶博士娴熟地以茶筅搅动,匀成糊状。

继而拉高壶嘴,水柱激射而下,手上搅拌的动作不停,嘴上不慌不忙地问道:“四位客官可要点字”

还能点字

见沈廉叔和陈君龙各报一字,吴铭想了想,报了个“川”字,李二郎则报了个“李”字。

茶博士微微颔首,一边注汤,一边用茶筅击拂拨弄,腕力吞吐自如,或疾或徐。

但见茶汤由激荡渐变为稠润雪白,盏面上随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幻象,禽虫鱼草等各种图案,纤巧如画但须臾即散,最终又演变出一“川”字图案。

虽是一闪即逝,吴铭仍禁不住惊呼出声:“卧槽!”

沈、陈二人均投来诧异的目光,只道是蜀地方言,并未往心里去。

直至盏面茶汤洁白如雪,浮沫汹涌几欲溢出盏沿而不坠,茶博士方才收功,将黑釉盏稳重托起,奉至吴铭座前,接着点下一盏茶。

牛哇牛哇!

吴铭恨不得为他鼓掌打call,满怀期待地端起茶盏浅抿一口,呃,有点难评……也可能是他不会品,总之不太合他口味。

但这手点茶拉的本事确实了得,这要是放在现代,让这位仁兄去调咖啡,那不得原地起飞啊!

……

两个富哥点了不少菜,吴铭和李二郎没好意思吃太多,只浅尝了下滋味,平心而论,在同类食肆中算是很不错的了。

平白无故蹭人家一顿饭,心里多少有些过意不去,但沈廉叔已经付清饭钱,再推辞倒显得不够爽快了,只好再次道谢。

离店之前,吴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