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饯行宴(2 / 6)
苏的目光齐刷刷落到盘中,但见橘红油亮的蟹块蟹壳堆砌,切段的葱白和葱叶交织其间,金黄的姜片穿插可见。
热浪滚滚,锅气扑鼻,由蟹香、葱香和姜辛气复合而成的浓香直往鼻子里钻,激得三人食指大动,忙不迭举筷,各夹起一只蟹钳,后又改用手抓。
苏轼并没有急着品尝,而是举着蟹钳细细端详片刻,以往只在书中、画中见过此物,如今终于见着实物,颇觉新奇。
剥蟹自然是不会的,所幸这蟹已被拆解得七七八八,大块的蟹肉裸露出来,食肉弃壳,理所当然。
苏轼将蟹钳送入口中,连咬带嗦,紧实的蟹肉和热乎的蟹汁涌入口中,极致的鲜甜瞬间喷发!
好鲜啊!
鲜香带着回甘,又以咸香打底,葱香和姜辛随之而来,却并不浓烈,更衬出蟹肉之鲜美,诸般滋味在唇齿间融合碰撞,丰富且平衡。
苏轼接连取食,已浑然忘我,连细微甲缝里的汁水都吮吸得一干二净。
螃蟹是极好的,吴掌柜的手艺亦是极好的,唯有一点不好:此物壳多肉少,这一盘看似满满当当的,实则没多少肉。
不多会儿,三人便将盘中珍馐吃了个见底。
不够!连塞牙缝都不够!
苏轼嘬溜着指尖余味,眼见父亲亦是一副意犹未尽之态,便忍不住怂恿:“中秋蟹正肥,难得佳节,爹爹,咱再添一份可好?”
苏洵一捋长须,肃然道:“凡事过犹不及,膏腴虽美,不可贪食。食至七分,留白三分,方得此中真味。”
此言不虚,可苏轼扪心自问,他距食至七分至少还差着六分,莫说真味,连滋味都没尝明白哩!
这不过是爹爹的托词,他心知肚明。
说到底还是囊中羞涩……都怨爹爹这一路上不知节制,将盘缠挥霍殆尽,以至于落到今日这般窘迫境地。
回去后定要告诉娘亲!
苏轼暗自腹诽。
老苏是个“惯犯”了,年轻时就因不务正业险些把家败光,幸亏夫人持家有方,否则,二十七岁始发愤的老苏怕是连进京赶考的钱都拿不出来。
大苏也好不到哪儿去,父子三人里最会理财的当数小苏。
父兄尚在,苏辙自然掌不了财政大权,他只管安心品尝美食,夹起一块桂花糯米藕送入口中,吃罢咸鲜香浓的蟹肉,再来块甜甜的糖藕,快哉快哉!
临近午时,食客络绎而至,见店里已坐有一桌,又嗅见诱人菜香,哪管开没开张?纷纷抬脚进店。
当午时的钟声敲响,店堂里已座无虚席,一盘盘姜葱炒蟹相继端出,熟悉的浓香随热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