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食味小记(3 / 4)

加入书签

    却见门外早已候着食客,竟不喧不攘,有序排队入内。

    王安石目睹此景,心头微震:吴掌柜非但厨艺卓绝,治店亦是章法井然,在这市井坊间委实罕见!

    见宾客盈门,一家五口便不再盘桓,付讫餐资,起身离店。临行之际,王蘅自然没忘拿上那朵足可乱真的白荷花。

    五人回到油壁车内,径投乞巧市而去。

    恰是饭时,保康门大街上车马行人已疏落不少。

    乞巧市间的吃食花样繁多,但见识过吴记的糖画和雕花,这些寻常的巧果巧食便再难入眼了。

    逛不多时,顿觉困倦上涌。方才吃得太饱,暖意随血液流转周身,催得人眼皮沉坠,用现在的话说,开始晕碳了。

    三个小孩呵欠连连。

    王安石见状对夫人道:“你带孩儿们回府歇息吧,我去次道兄府上讨几卷闲书看。”

    送四人登车时,王安石冷不丁问:“蘅儿,你吴川哥哥今日做的饭菜,滋味如何?”

    “自然极好的!”王蘅不假思索。

    “既如此,何不据此写一篇《食味小记》?”

    “啊?!”

    “你啊甚?《百家姓》尚能背得颠三倒四的,足见平日疏于课业,不曾用功。体裁、篇幅随你所欲,唯以真情实感为要。”

    王蘅眼珠子一转,仰头问道:“爹爹!我若是写得不错,可否再带我来寻吴川哥哥?

    “看来你确有所感。也罢,若能真情流露且文理通顺,下回得空,再带你来便是。”

    吴琼柔声道:“让张伯随你同去罢。”

    “不必,次道兄所居坊巷我闭目可达。”

    王安石放下车帘,目送牛车辘辘离去。

    旋即转身,在道旁的鞍马店中赁了匹小马,径往宋家的府邸而去。

    ……

    七月七日在宋代不仅是七夕节,还是晒书节。

    “七月七日,法当曝衣。”

    早在秦汉时期,民间便有利用末伏天气晾晒书籍、革裘的习惯,至宋代更是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并予以精简,突出晒书,体现崇尚文教的基本国策。

    晒书节由此成为读书人的盛会,每至七夕,不仅朝廷会举办“晒书会”,东京城里的藏书名家亦会尽出自家珍藏,往往引得名流俊彦辐辏云集,济济满堂。

    宋敏求正是本朝首屈一指的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