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总结,争议回顾,十一月展望(求月票)(3 / 4)

加入书签

;当时法国议会里还有人高喊“枪毙左拉”,而左拉家的房子也被爱国群众扔了石头。

    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当时画家画下的左拉走出法庭的油画,周围都是恨不得杀掉他的“人民”。

    这两个历史事件相隔二十多年,本质上其实很类似——

    都体现了法国人看似散漫松弛的表象下,反复的立场横跳,和癫狂的情绪发泄。

    另外还有一个大背景,第三共和国在意识形态上,致力于建设法国人的“民族认同”。

    所以这种反复和癫狂,都被加强了。

    具体到书中的时间线1881年,“殖民扩张”恰好就是法国人寄托民族情绪的重要载体。

    之前法国人主要流行的是对德国的复仇情绪,要夺回阿尔萨斯-洛林。

    但是儒勒·费里政府则力主对德缓和、对外扩张,所以夺取殖民地就成了复仇德国的情感替代品。

    主角和这股情绪对着干,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你要问莱昂纳尔的遭遇怎么这么离奇?那是因为法兰西上上下下当时就是这么抽象。

    很多人在评论区刷法国是“革命老区”,怎么一点刺激的言论都受不了。

    这里要更正一个误区,法国不是“革命老区”,法国只是“老革命区”——老在搞革命的地区。

    为啥老在搞革命呢?因为它也老在搞复辟啊!

    所以不要被标签化的描述给骗了。

    法国人虽然没有皇帝,但说实话,从社会结构的变动角度看,比英国人落后多了。

    19世纪,法国作家因为作品和言论上法庭的次数可比英国多多了,出版社审查也远比英国更严格。

    英国“大作家上法庭然后坐牢”的例子,我印象里,整个十九世纪,只有奥斯卡·王尔德一个人。

    但他也不是因为作品或者言论啊。

    ————————

    最后说说十一月份的更新。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这个月的更新基本都在十点半以后,这是因为工作事件和强度有变化。

    这个月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调整更新时间,我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也要跟着进行调整。

    不过放心,十月欠的加更也会一一加完。

    最后的最后,还是求大家一张月票,鼓励一下我这个萌新……

    ————————

   &nb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