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怎么死是个难题!(2 / 3)

加入书签

    他首先舍弃了《雷雨》原剧本的「序幕」和「尾声」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展示的是“雷雨”的主线故事结束以后许多年,周朴园早将自己的周公馆捐给了教堂当医院。

    而已经疯掉的蘩漪和侍萍就被寄养在这间医院里,由教堂的修女负责照料。

    故事,也是从修女领进来的一对小姐弟,对两个疯女人的好奇探究与讨论开始与结束的。

    曹禺先生当初设计这两幕,主要是为了拉远“雷雨”故事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不至于有人接受不了而惊骇莫名。

    因为对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观众来说,《雷雨》对于“伦理纲常”的破坏,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所以必须要通过序幕和尾声,给全剧笼上一层纱,让观众处于合适的欣赏距离。

    这也让整出剧过于冗长,演出时间甚至要超过四个小时。所以大部分的演出,都没有这两幕。

    巴黎的观众肯定不需要这种心理缓冲了,因此莱昂纳尔干脆也舍弃了这两幕,让故事显得更加凝练、紧凑。

    《雷雨》另一个难处理的是“四凤”和“周冲”的结局,他们是在院子里误触了断掉的电线电死的。

    虽然莱昂纳尔给自己的度夏别墅装上了电灯,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法国人来说,电能电死人还是件新鲜事。

    而这一幕是通过“鲁贵”的嘴转述的,如果大部分观众都不知道“电能杀人”这个常识,肯定会引起疑惑和讨论。

    这样观众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是演出的大忌。

    但是也不能贸然改成两个人被雷劈死,这样宗教意味就太浓了,会让人联想到上帝降下雷火毁灭索多玛城。

    莱昂纳尔陷入了两难当中……

    ——————

    一周后,1月20日,莱昂纳尔在圣拉扎尔火车站登上了前往圣彼得堡的列车。

    得益于充裕的预算,他全程预订了一等车厢和卧铺,这大大减轻了长途跋涉的艰辛。

    车厢里有温暖的暖气,有侍者提供周到的服务,餐车供应的食物也算可口。

    他大部分时间待在自己的包厢里,继续润色《雷雨》的剧本。

    列车轰隆前行,窗外景致不断变换。

    第一天在法国和德国境内,田野和城镇还带着西欧的生机。

    第二天上午抵达柏林,换乘前往华沙的列车后,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得辽阔而萧索,并在夜里抵达华沙。

    在这里,列车停留很长时间,更换适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