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惺惺相惜、默默支持(3 / 4)

加入书签

sp;“面上”的东西,只能获得曝光度,却无法把曝光度转化为大家对观看这部电影的驱动力。

    事实上,为什么陆严河的公众形象这么好?

    就因为他本人很好吗?明星艺人也不都是洪水猛兽,很多人到老年或者去世了,才被人深度报道他/她的一生,公众才发现,噢,原来他/她是这么好的一个人。

    为什么之前没有人知道?是因为他们本身不够有名吗?或许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绝对绕不开媒体这个环节。媒体很少有机会采访,或者是很少有机会去了解这样的事情,又或者是没有资源去将这些故事讲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陆严河的团队跟媒体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娱乐圈,是绝对属于首屈一指的关系。

    像陆严河这样始终接受要是采访时间不够、无法完成一篇稿子写作的情况下、可以继续约时间电话补采或者当面补采的艺人,屈指可数。

    连李治百和颜良都几乎做不到。这不是他们的问题,是各方面综合在一起的原因。本身艺人的行程都很忙碌,没有这样的时间,加上有的时候,人善被人欺,媒体也不都是好的——有的媒体也会因为艺人配合好说话,蹬鼻子上脸。陆严河能百分之百地释放善意,是因为他即使释放善意,也没有人敢蹬鼻子上脸,他早早就进入了资本和制作方的行列,而李治百和颜良不行。

    自己“难搞”一点,别人才“不敢搞”一点。

    但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国内媒体对陆严河的评价,绝对是平均值最高的。

    基本上,媒体层面是不会出现对陆严河的大规模负面攻击的——

    除非是买黑稿了。

    -

    但是,另一方面,其实现在媒体要拿到陆严河的专访机会也不容易。

    八家媒体。

    看上去,一口气有八家。

    实际上,其中三家是传统纸媒,一家是主持人开的播客节目,两家是很火的自媒体账号,还有两家,一个是自家的《跳起来》,另一个则是叶脉网。

    都是不同的类型。

    他们要拿到专访机会,是要提前“竞稿”的。

    陆严河的团队会给想要专访的媒体发一个调查问卷,包括“这一次你最想了解陆严河什么方面的问题”“如果关于《舟》这部电影,你们只有三次提问的机会,你们会问陆严河什么?”等等。

    团队和陆严河本人再根据这些信息,选出八家媒体。

    这样做,就可以在集中访谈期间,尽可能避免回答重复的问题,确保访谈内容的独特性和可读性。

    -

    除了媒体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