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国际红(5 / 10)

加入书签

上映了,我们电影的上座率肯定不高,而且,会有很多不明真相、冲着导演你以前拍的电影,或者是冲着师兄和我这种明星身份进来观看的观众,他们不一定能接受这种非商业化的叙述风格,看完就感觉受到了欺骗,反而影响片子的口碑。不如先用特别放映或者是提前点映去慢慢地扩散口碑。”

    陆严河对电影这个行业也算是多少有些了解了。

    现在陆严河也渐渐地觉得,国内的影院上映模式,其实挺“大锅饭”“一刀切”的。

    甭管你动作片、喜剧片、视觉大片还是艺术片,都是一口气就全国大规模上映了,扛打的,保住自己的排片率,就能守住自己的阵地,不扛打的,有的文艺片,上映第二天就失去了排片,直接宣告失败。

    像北美那种从小规模放映再慢慢增加影院数的做法,人家有人家的历史传统和行业模式,不可能照搬到中国来。

    但陆严河觉得,像文艺片这种注定在短时间内吸引不了大量观众来看的片子,其实就应该走长线放映的模式。

    像《荣耀之路》这种电影,冲着他和商永周主演,首日票房能有个两三千万都了不得了,最终票房能够过亿就是巨大成功。实际上,极有可能最终票房只有三四千万——电影题材摆在这儿,除了真粉丝、真影迷,没有多少人会冲着看他们两个人的脸买票进电影院的。

    这样一来,这部电影在院线真正能存活的天数,可能只有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甚至第一个星期过去,日票房就会跌落七位数。

    等电影慢慢发酵开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偶然的渠道得知这部电影,或者是因为周围人的一句好评而产生兴趣,准备去看的时候,电影院已经没有排片了。市场已经宣告它的离开了。

    陆严河的提议,就是把战线拉长。

    一开始,可能只是在几个主要的票仓城市设置电影场次,一天就一场,或者两场。

    这样一来,一个城市一天可能只有一百到两百个观众能抢到票。

    这样小规模地点映下去,上座率高不说,会抢票去看这部电影的,大概率也是这部电影的真正受众,因此,前期的观众口碑就能慢慢积累,扩散。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一多起来,自然而然的,不明情况进电影院的观众就会变少,对这一类电影感兴趣而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就会变多,而口碑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也会慢慢地显示出来。

    到这个时候,再进行全国上映,可能效果就要好很多。

    电影推向市场,就是运营产品的逻辑。

    怎么让它卖得好,是最核心的思维,这个时候,口碑好不是它的护身符,而是它的广告语。

    陆严河的建议被符恺听进去了。

    符恺很认真地去跟发行公司的人沟通这种模式。

    点映是每一部电影都会做的。

  &n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