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怕个屁(八千字更新,求月票!)(7 / 9)

加入书签

bsp;陆严河拿着剧本,认真地读了前面几页。

    读到男主角莫文准备踏上弥补遗憾之旅了,陆严河才知道,原来在一开始的剧本里,承担司机这个角色的是男主角莫文的朋友,而不是表弟江映。

    难怪他们说江映之前只是男三号。

    -

    这是一个典型的、经典叙述的电影剧本。

    写得很好。

    如果电影是一场考试,按照标准答案,这个电影剧本至少可以打八十分。

    陆严河却有些犹豫,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演。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没有那种非常想演的冲动。

    单从这个人物来说,是一个对陆严河而言非常没有吸引力的角色。

    前期干了很多混账事、性格暴躁,后期被表哥影响,展现出他本性善良、柔软的那一面。

    这样的人物转折当然是成长的、蜕变的……但是,太正常了。陆严河心想,甚至还比不上《黄金时代》里那个都没有前后转变的姚玉安对他的吸引力大。准确来说,是角色本身的魅力对他吸引力不大。

    这部电影的戏眼其实全在商永周饰演的莫文身上。他后面好几场重场戏,陆严河光是读剧本就被打动。那种面对人生过去的无法重来,面对人生将来的断崖口,其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复杂情绪,堵在陆严河的心口。

    他只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却也能被这种情绪打动、感染。

    而剧本里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表弟,却无法打动和感染他。

    -

    陆严河把自己的犹豫和困惑跟刘毕戈一说,刘毕戈马上就说:“你暂时先别做决定。”

    “嗯?为什么?”

    “等他们把改好的剧本发给你。”刘毕戈说,“口述的故事永远都只是一些情节,电影不是情节,为什么你读剧本会被莫文的那些部分打动?是因为他已经有了完整的情绪点,但你这个角色,按照符恺的说法,真正关键的部分都还没有写出来,全是你自己脑补的,当然无法打动你。”

    陆严河说:“难道会有什么变化吗?找我演的那个角色,人物脉络都跟我说过了。”

    “当然有变化,你想想,同样一件事,在归有光笔下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而在苏轼笔下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但在更多人的笔下,其实只有一句‘我很想念她’。”刘毕戈说,“你都已经看出来这个本子是一个经典叙事的剧本,那说明它是一个文学性、人文性见长的电影,你不看到具体的剧本,甚至你不看到最后剪出来的电影,光是听故事,是绝对无法客观判断的,电影从来不是故事。”

    刘毕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