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大就是正义,大就是信仰!(2 / 3)
是基于现实、为现实服务的。首级军功制成为主流,是因为文官朝廷对军队的天然不信任;监军太监的存在,是皇帝对将领的不信任。
而朝廷和皇帝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是一代代的将领作出来的。将领这样做,又不全是出于对进步的渴望,很可能军队已经到了缺了朝廷的封赏就无法维系的地步,这又是由于财政崩溃所导致的。
如果明军一直吃败仗,那么今日朱由检所谓的军功制度改革就是无稽之谈,但连续的军事胜利,给了他实行军功制度改革的基础。
朱由检觉得自己还是挺幸运的,有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仗是如何打赢的,天时地利人和他似乎啥都不占!
军功制度的讨论,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制度都是现成的,戚继光等名将制定好并且写进书里了,又有在场的朱燮元、袁可立、赵率教等一线指战员现身说法。
实际上他们已经在实战之中用上了不同的记功方法,只是在上报朝廷的时候需要糊弄一下,本身是各论各的。所以只需要朱由检定调,大家抄作业,再各抒己见,查漏补缺就好了。
但关于主力装备的讨论却意外地困难,大家足足吵了三天,又经过了多轮校试射,才最终敲定了一个所有人都不太满意,但终归能够接受的方案。
争论的焦点说起来挺可笑:以孙承宗、徐光启、孙元化等为首的理论派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信仰“巨舰大炮”理论,认为那些杂七杂八的灭虏炮、大将军炮之类的,就完全没有保留的必要了,大就是正义,大就是信仰!
而实战派的赵率教却觉得这几个人的言论太过弱智,这小炮好不好用,他们在前线打仗的能不知道嘛?!
这种问题压根就不应该让这些坐而论道者来讨论。最让他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他的老上司孙承宗也会支持这样的观点?
朱由检其实也很矛盾,他知道世界火炮发展史一直都有口径与速射之争,追求大口径一直都是火炮发展的主要路线。
速射炮,以及找到口径与射速平衡,已经是后科技时代的事情了。大明现在连定装炮弹都没整明白呢,谈何速射?!
而徐光启等人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接下来收复辽东的战役,势必是要以攻城战为主的,攻城的时候,中小型火炮不堪用,而巨炮在守城方面的表现也要更优越;
至于野战的时候,不是还有车营和骑兵嘛?用步卒野战是条邪路,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
灭虏炮、大将军炮是大明的本土火炮,在大明现役火炮里面属于是爷爷辈的老家伙,其战场上的正宫地位,已经基本被那两位西洋的妖艳贱货给取代了。
她们分别是前装高倍径精确射击重型加农炮“红夷大炮”,以及后装速射子母炮“佛郎机炮”!
当然,至今仍旧活跃在战场上、饱受好评的本土火炮,还有轻型迷你“虎蹲炮”,几十斤的重量,即插即用,可以单兵抱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