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异能加工:毫米级精度的 “手工智造(1 / 4)

加入书签

火箭弹厂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技术工人们正在为了1200辆载重自行车的零部件生产工作着。

而在厂区东面的临时车间内,却显得有些安静。

那里只有方文和几名老车工在操作。

他站在C6140车床旁,双手轻握操作手柄,机械感知异能如细密的网,将车床主轴、刀具与合金坯料的每一处细节都纳入感知。

但要达到想要的精密度,这还不够。

他吸收秘宝中的能量,将结合透视能力的机械感知放大。

坯料内部的金属晶粒走向、刀具刃口的细微磨损、主轴转动时0.02毫米的径向跳动,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感知中。

此刻他加工的是制导装置的核心部件——磁控管阳极。

磁控管阳极的核心功能是“构建高频谐振腔”,通过特定形状的腔体与阴极配合,产生3GHz左右的微波信号用于雷达照射。

这一过程对材质有三个要求,高导电性,强导热性,便于加工。

适合的材料为高纯度紫铜。

方文面前这块紫铜坯料需被切削成内径12.7毫米、壁厚1.5毫米的类圆筒形,且内壁光洁度需达到Ra0.8μ(▽7),也就是高压锅内壁的光滑度。

这在没有数控设备的1939年,普通技术工人通过机床几乎不可能实现。

除了方文。

他开始操作,通过异能实时调整车床进给量,当感知到刀具切削力突然增大,这预示着晶粒密度变化,他立即将进给速度从0.1/r降至0.05/r。

在他的操作下,胚料逐渐制作成设计中要求的样子。

刚完成一个重要配件制作,手下工人就过来了。

“方总,这齿轮的咬合间隙总是差了点,装配后会卡顿。”一名老车工拿着舵机的伞齿轮坯料,满脸愁容报告。

方文接过坯料,将其放在检测工具上,结合异能瞬间“扫描”出齿形误差。

其中三个齿的齿顶圆比设计值大了0.04毫米。

他没有更换坯料,而是将其固定在分度头上,手持细锉刀,凭着异能感知的“误差度”,精确锉去了微少的多余。

“你试下看看。”他将齿轮递给老车工。

当齿轮再次装入舵机,转动时再无卡顿,老车工拿着塞尺测量,间隙恰好是设计要求,忍不住惊叹:“总经理神了,这手艺,比外国的精密设备做出的零部件还要好!”

方文微笑,继续加工。

这样的场景持续了十天。

从雷达接收机的LC调谐线圈,到燃气涡轮的叶片,再到机械积分器的发条齿轮,每一个关键零件都通过他亲手打造。

而这些零部件的规格和生产流程,也被方文记下来,等以后原型弹确定,就可以当做生产工艺标准。

时间一点点过去,第一批零件在方文主持下完成生产,交付研究院那边。

姜文瑾和研究院的人千分尺反复测量,和工人们一样惊讶,在缺乏最好的高精度制造设备的情况下,总经理竟然带领泰山军工自己的技术工人,将这批高精度设备零部件全部做出来了。

随后,研究院制导团队,开始组装原型弹。

时间流逝,一个半月很快就过去。

供给八路军的1200辆载重自行车已经全部组装完毕,分两批运往国内。

泰山的首款制导火箭弹原型弹也试制完成。

1940年1月5日,缅北基地外的靶场。

靶场中央,一辆泰山军车空壳被当作目标,周围50米、100米处分别插着红色标杆,用于标记弹着点偏差。

而另一边的跑道旁,方文正和龚修能一起将运来的三枚涂着银灰色漆的制导火箭原型弹装入火箭弹发射巢。

新版型号的制导火箭弹命名为‘泰山制导试验一型',88毫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