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悲催的霞飞(4 / 5)
军队,可都是要听从总参谋部和总参谋长的调动的。
霞飞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制定的进攻计划各部队必须严格完成,否则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更换总司令人选。
在这样的情况下,霞飞能做到对军队的高度掌控,这也是法国政府对霞飞过度干涉政事无能为力的原因。
只有找到作战不利的借口,外加找到一个很好的时机,这样才能如愿更换总参谋长的人选。
对于法国突然更换总参谋长的行为,西班牙方面也不好过多发表看法。
其实在卡洛看来,法国更换的新任总参谋长尼维尔,在能力方面还不如霞飞。
霞飞虽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总体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至于尼维尔,这个人的特点和德国现任总参谋长法金汉相似,都是在世界大战中被快速提拔,这才步入了陆军高层。
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现任法国总参谋长尼维尔只是法国炮兵部队的一个上校而已。
虽然上校也不能算是底层军官,但绝对也够不到上层军官的级别,只能算是中层军官。
这样的人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成为法国军队的绝对掌权者,对于目前急需胜利的法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其实也只能说明,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在德国内部有着权力斗争的同时,法国内部当然也会有权力斗争。
更别提俄国内部的矛盾更加激烈,政府和革命党之间的仇恨,足以让革命党人完全不在乎正在进行的世界大战。
奥匈帝国内部也有这样的矛盾。等到奥匈帝国危难的那一刻,奥地利和匈牙利可不一定会站在一起。
其实就连英国内部,也是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以及同盟国派和协约国派多个派系的。
和这些国家相比,西班牙国内目前还是比较平静的。一方面是因为西班牙现有的政治体系几乎都是在革命之后才建立的,再加上当时的革命和后续的改革对保守派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洗,这才让现有的西班牙政治局势趋于稳定。
相较于协约国内部对法国更换总参谋长人选的平静,当同盟国得知这条消息之后,引起的反应还是比较剧烈的。
德国和法国作战已经长达数年,德国内部对法国的几位军方高层,调查的还是比较清楚的。
对于法国现任参谋长尼维尔,德国政府肯定也是经过调查的。德国内部对这位新任法国总参谋长同样也不看好,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认为,这可能是德国发动反攻的好机会。
没了西班牙坦克这个底牌,再加上法国自己更换了一位能力更差的总参谋长,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在经过和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以及德皇威廉二世的商量之后,德国在东线战场的重要军官,兴登堡的左膀右臂鲁登道夫亲自前往了索姆河前线,担任德国西线战场右翼军队的总参谋长。
鲁登道夫在军事方面确实有着自己的才能,他在到来西线战场之后,很快发现了德军在作战中的不足。
在和前线的诸多士兵进行过交流之后,再根据西线战场的现状,鲁登道夫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大作,一种崭新的战争理论《防御战争的作战方式》。
索姆河前线的德国军队按照鲁登道夫在《防御战争的作战方式》一文中所说的,不再追求大规模步兵奔赴前线,而是重点依靠机枪阵地。
德军将大量的分散的机枪阵地部署在前线,并且呈外松内密的形式。如果协约国的军队在最外围的前线打开了一道缺口,那就直接将缺口放给协约国,任由他们派遣军队继续深入。
因为越往里机枪阵地就越多的原因,这些盲目冲入阵地的协约国军队,要面临的是大量的机枪阵地和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
到时候就会如同瓮中捉鳖一般,轻松的解决冲入防线的敌军。
为了配合前线的部署,德军的大部分军队并不会部署在前线太靠外围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