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团乱的巴尔干(2 / 6)

加入书签

    正如同德国和奥匈帝国政府所预料的那样,当奥斯曼帝国加入战争之后,巴尔干战场的局势逐渐陷入了僵持当中。

    奥斯曼帝国的野心是很大的。他们共派出了超过30万军队参与战争,并且兵分两路。

    10多万军队北上支援保加利亚,尽到了作为盟友的责任。剩余的20万军队则向东前进,在高加索地区对俄国发动进攻。

    奥斯曼政府认为,此时俄国在东线战场陈兵数百万,其余地区没有太多的军队防守。

    高加索地区的俄国军队数量注定不多,如果能够在高加索地区占领一大块土地,奥斯曼帝国参与这场战争就完全不亏。

    奥斯曼帝国军队是这么想的,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还别说,奥斯曼帝国进攻高加索地区的计划确实对俄国政府进行了一定的干扰,让俄国政府不得不抽调一部分军队,确保高加索地区的稳定。

    对于东线战场来说,抽调的这么一点军队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但对于巴尔干战场,随着俄国减少了军队的部署,原本势头凶猛的罗马尼亚也不得不暂缓攻势。

    没办法,此时的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已经不再具备兵力优势了。

    同盟国这边,奥匈帝国部署在巴尔干半岛的军队数量仍然高达75万人,也是巴尔干半岛军队数量最多的一方。

    排名第二的是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已经动员了50万军队,并且绝大多数士兵都加入到了战争当中,这也是保加利亚节节败退的原因。

    俄国原本答应的40万军队裁减到了30万人,虽然变动没有那么大,但对前线战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保加利亚目前可动用的作战兵力只剩下25万人左右,而塞尔维亚的军队加起来已经不到15万人。

    算上奥斯曼帝国支援保加利亚的10万军队,同盟国在巴尔干战场的军队总人数高达110万人,而协约国这边的军队加起来也只有95万人,是有着比较明显的人数差距的。

    原本俄国要是出动40万人的话,协约国的105万人和同盟国的110万人倒是相差不大。

    可如今有着足足15万的人数差距,协约国原本计划的攻入奥匈帝国的匈牙利腹地,自然也就再无可能了。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加入,巴尔干半岛的战争也变成了诡异的拉锯战。

    双方围绕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和保加利亚的首都索菲亚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与防守,战争的惨烈程度一时间都不逊色于西线战场正在进行的凡尔登战役。

    卡洛每次拿到巴尔干战场的伤亡数据,也不由得为之咋舌。

    巴尔干地区不愧为火药桶的称号,巴尔干半岛上居住的这些民族也确实是一群莽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