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防线崩盘(2 / 6)

加入书签

战争打得火热的同时,奥匈帝国也对塞尔维亚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说起来,这场战争的爆发原因还是因为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这次冲突才是这场战争的焦点。

    俄国在波兰地区硬扛数十万德奥联军,这对于塞尔维亚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但这样的好消息无法改变正面战场塞尔维亚节节败退的现实,如果塞尔维亚无法获得援军的话,这场战争实际上也打不了多长时间。

    从战争一开始,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就成为奥匈帝国进攻的主要方向。

    在大量火炮接连不断的轰炸之下,贝尔格莱德靠近边境的地区很快就沦为了一片废墟。

    塞尔维亚政府也不得不搬迁到贝尔格莱德的南郊,那里能够远离奥匈帝国火炮的轰炸范围。

    至于彻底搬离首都贝尔格莱德,这是塞尔维亚政府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事情。

    如果将首都搬离贝尔格莱德,这其实也代表着塞尔维亚在这件事情上已经认怂。既然政府已经认怂,那么前线的军队自然也不会有太强的作战欲望。

    这也是塞尔维亚政府没有撤离的原因,毕竟他们还是想要打赢这场战争的。

    如果这场战争输了,那他们就不得不移交波黑地区的叛军首领。如果移交波黑地区的叛军首领,也就代表着他们将完全丧失波黑地区的掌控权。

    如此一来,大塞尔维亚的计划也就成了空想。光靠国内这点人口和土地能做什么呢?就目前的体量和人口来看,塞尔维亚完全比不上巴尔干半岛的另一个大国罗马尼亚,和还没有完全独立的保加利亚算是难兄难弟。

    1889年3月21日,奥匈帝国军队在波黑地区与塞尔维亚的边境和塞尔维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奥匈帝国方面派出了三个师超过4万人的兵力,而塞尔维亚的守军也有接近2万人。

    奥匈帝国军队跨河进攻了河对面塞尔维亚的边境小镇洛兹尼察,在经过好几天的猛烈进攻之后,迫使塞尔维亚守军不得不放弃了这座边境小镇。

    不过塞尔维亚军队的英勇反击还是给奥匈帝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这场战役结束之后,奥匈帝国出动的4万军队能够持续作战的只剩下不到3万人,而塞尔维亚方面还有接近1.5万人可以继续投入到战争当中。

    边境洛兹尼查失守之后,塞尔维亚军队在以东大约10公里处构建了新的防御阵地。

    小国家的坏处也就体现在这里。塞尔维亚的东西和南北最长最宽也只有不到300公里,边境小镇洛兹尼察距离首都贝尔格莱德更是只有100公里左右的距离。

    这也代表着塞尔维亚军队后撤的幅度有限,他们无法大幅度后撤几十公里构建阵地,只能小幅度撤退,寻找可以防守的地形建造简易阵地。

    在这方面,俄国国土面积大的优势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