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俾斯麦辞职(3 / 5)

加入书签

p;对于塞尔维亚来说,除了能够获得俄国的武器装备之外,他们几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

    正因为英国人和西班牙的接连声明,导致欧洲各国都放弃了干涉这场战争的想法。

    罗马尼亚位于塞尔维亚和俄国之间,他们也宣布中立不干涉这场战争。这就导致俄国军队无法从罗马尼亚借道,俄国军队也就无法支援被隔起来的塞尔维亚。

    在战争爆发大约半个月后,西班牙的军事观察团正式抵达了奥匈帝国,并且计划前往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地区,详细观察德奥俄三国的战争局势。

    相较于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小规模战争,西班牙的军事观察团明显更加关注三大列强之间的战斗。

    而这三大列强之间的战斗也没让西班牙的军事观察团失望。在军事指导团抵达加利西亚和陆东梅里亚地区的当天,德奥俄三国就在这里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

    因为俄国动员速度较慢的原因,俄国在边境处于防守的姿态,进攻方是奥匈帝国和德国。

    德国和奥匈帝国在波兰南部准备了超过30万的军队,这支军队的任务正是从波兰南部北上,切断俄国在波兰驻军的退路。

    另一支人数不到20万的军队将会从波兰北部南下,和这支南部的军队合围波兰地区。

    波兰地区的攻防战较为清晰地展现出了三国军队不同的特点。

    军队战斗力方面,德国军队的战斗力是最强的,装备也是最精良的。实际战损比也能看出,德国士兵的训练程度更高,在战争中没有太多的慌乱表现。

    相较于德国军队,奥匈帝国的军队和俄国军队处于同一水平线。虽然俄国军队整体战斗力比较糟糕,但边防军队还是值得肯定的。

    特别是德俄边境的军队,这些军队都是俄国军队的主力,在战斗中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

    奥匈帝国的军队比较精锐的也就是奥地利人组成的部分,剩下的由匈牙利人,捷克人或其他民族的士兵组成的军队战斗力就一言难尽了,水平可以说得上是参差不齐。

    这样的军队在防守战的时候还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进攻战的时候作用简直可以说是没有。

    如果不是德国军队的表现太过骁勇,恐怕德奥联军也无法将战线推进多远。

    因为处于前线的原因,军事观察团对于战争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

    整个波兰地区德国和奥匈帝国一共调动了超过50万军队,而俄国这边的军队只有不到40万人。

    虽然俄国还有大量的军队正在向前线赶来,但德国和奥匈帝国也在源源不断地进行着动员。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波兰会战的结局,胜利的天平已经逐渐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倾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