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三皇再同盟(4 / 7)
nbsp; 此时正需要稳定环境的俄国政府也立刻抓住了俾斯麦抛来的橄榄枝。俄国政府并不想撕毁三皇同盟条约,继续待在三皇同盟之下,俄国才能保持长久的稳定。
在德国有情,俄国有意的情况下,德国和俄国的关系也迅速走近。
奥匈帝国也看到了德国和俄国关系的修复,再加上奥匈帝国已经在俄土战争后拿下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因此奥匈帝国也愿意修复和俄国的关系,毕竟德国已经表达出了明显的拉拢俄国的态度。
就这样,三皇同盟再一次成立了。
沙俄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外交大使在柏林和德国首相俾斯麦展开了一场亲切的会谈,并且重新签署了一份同盟协定。
这份同盟协定对上一份关于三国的同盟协定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总体上是让三国政府都比较满意的。
条约规定,缔结同盟条约的任何一个国家与第四国家作战时,其余两个缔约国家应当保持善意的中立,并且尽量使冲突局部化。
所谓的冲突局部化也很好理解,那就是避免爆发大规模的多国战争。
其实这也是法国发动突尼斯战争带给三国的经验教训。哪怕法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最终还是被意大利人占了不少的便宜。
意大利人能占便宜的真正原因正是来自西班牙人的支持,列强的干涉在战争中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使冲突局部化,能够保证德俄奥三国在战争中不用担心其他列强的干涉。毕竟自己的盟友也不是假的,当战争被其他列强干涉的时候,自己的盟友同样也可以横插一脚,确保自己不会在和谈中被孤立。
第二条规定,就是任何有关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领土的变动,需经过所有缔约国的共同协议通过才被许可。
这一条规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和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就只有巴尔干半岛,这里正好被俄国和奥匈帝国同时盯上。
既然要将三皇同盟维持下去,德国肯定不能在俄国和奥匈帝国的冲突中偏向奥匈帝国。
俄国政府将这一条加上,主要也是为了防止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控制了巴尔干半岛,阻止俄国南下的道路。
条约的第三大项也是最后一项,则规定了君士坦丁堡海峡不得被奥斯曼帝国交由任何交战国用作军事行动。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主要是俄国用来防止英国封锁自己的黑海舰队。
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舰队都不会经过君士坦丁堡海峡,这一项的受益者也基本上只有俄国一方。
从条约的三大项就能够看出,为了让俄国继续待在三皇同盟,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是付出了一定的利益的。
奥匈帝国保证自己不会在未经俄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