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没几件真东西(5 / 8)

加入书签

弄来个棒槌?

    看这金丝的成色,看这做工,哪里能仿得出来?

    其它不说,这宝石花瓣中的锈色,难道也看不出来?

    要不是碍于老板和师父都和赵修贤认识,男人当场就撵人了。

    他皮笑肉不笑,“呵呵”的一声,又摆摆手,让店员抱走匣子。

    林思成又打开第三件。

    咦,金錾花卉纹嵌珠宝如意式香薰?

    与之相比,这一件比那只碗更精美,工艺难度更高,耗时更久。因为这东西不但要累丝,还要錾刻、镶嵌、点翠。

    重点在于,如意必须镂空,所以最初的时候,每一个花瓣,都是单独錾刻而成。然后一一焊接,拼成一朵朵的花纹。

    关键的是花胎太薄,将将半毫米,却又必须制造出平均深度达三毫米的高浮雕和镂空浮雕的效果,无法一次性錾刻成型。

    避免胎体开裂,只能反复回火,一次只能堑一点点。所以,光是錾刻这一道工序,就得耗时两个月以上。整体造好,最少也得半年。

    而更怪的是,这件东西竟然是半真半假?

    如果断代,原器应该在清中左右,早不过乾隆,晚不过嘉庆。但估计没有保存好,左、中两只薰盒的金丝有过大面积断裂。

    为了修复,挖掉了盒盖上珐琅点翠而成的牡丹,之后重新累丝焊箔,又重新点的珐琅。

    但手艺不过关,无论是后累的金丝还是后点的翠,无论是精细度还是美观度,与之前比有如天壤之别。

    焊的倒是挺牢,但技术太差,焊点粗且不说,用料也不好。包括后补的金丝,掺的铅太多,金中泛灰泛白,一眼就能看出差别。

    至于珐琅,不是林思成吹牛,他闭着眼睛点,都比这个点的好。

    如果让他推断一下:原器出自造办处,之后流出了宫。大致晚清和北洋时期补了一次,但并非宫廷匠师,而是民间艺人的手艺。

    所以,依旧和慕陵的那座墓、和马山没关系。

    “这个有点难!”林思成琢磨了一下,“得把后补的这一部分拆掉,再把整只盒盖卸开,重新累丝,包括珐琅牡丹、内圈的这一层宝石,都得重新嵌……”

    起初,男人还在点头,意思是“你知道难就好”。随即,他又愣住,眼神直勾勾的看着林思成。

    “后补,哪个是后补的?”

    林思成指了指:“就左边和中间的薰盒,盒盖上发灰发白的这两块,应该是民国早期的民间手艺!”

    哈哈,后补,民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