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汉扁壶(8 / 8)

加入书签

土,清中后期的国产钴料,坤锰含量过高。

    但仿柴窑的成本太高,而且技术不过关,温度和氛围没办法掌控,所以用的是现代的气窑。

    由此导致钴料发散过深,强光下会反射紫雾虹圈。其次,透光率和折射率过高,才给人这种青花边缘过于僵硬,如刀削斧劈一般的视觉感。

    但同时,因为温度不够,导致底足烧结不完全,瓷胎密度不足,所以指甲划过去,会留下粉底层。

    大致看了看,林思成放了回去:“还行!”

    方进顿然明了:东西不对。要对的话,林思成就让他问价了。

    不止是方进听明白了,摊主也听明白了。

    而干这一行,讲究的就是一个察颜观色。他没问哪里不对,更没犟嘴,而是指了指另一件:“老板,看看这一件?”

    林思成瞅了一眼,眯住了眼睛:时大彬的瓦当壶?

    时大彬是明末清初的紫砂名家,明代著名学者许次纾的茶学巨著《茶疏》,明末四公子,文学家陈贞慧《秋园杂佩》中均有收录。称时大彬的紫砂壶为“时器”,并誉为“砂器之最”。

    第一不好说,但如果给明清时期的紫砂名家排个号,时大彬排前三绝对没问题。像这样的一把如果上拍,少说也是三四百万。

    真时壶到不了这里,既便老板运气爆棚收了一把,也等不到林思成来。

    所以,这一把肯定是仿品。但怪的是,做工很是精制,包浆也很是圆润?

    手艺肯定没时大彬那么独特,年代也没有明末清初那么老,顶多清末民初。

    但肯定不是现代仿品,而且绝对出自高人之手。

    转着念头,林思成拿起了壶。入手后瞅了两眼,他心中一动:有点像是晚清制砂世家,“宜兴邵氏”的手艺?

    再仔细看,林思成愈发确定:这应该是晚清紫砂八大家之一邵友廷的徒弟,程寿珍的汉扁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