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真印,假印(1 / 11)
端着印,两人面面相觑。
预展第一天,单国强和吕呈龙就来过,四个展场都转了一遍。
虽然现在想来没什么印象,但两人很怀疑:当时路过时,他俩是不是瞅过一两眼?
如果是,当时这方印又是平放的,他俩很可能会看一下印文。
更或是台签上并没有把印文写错,不是什么不知所云的“取云”,而是“丛云”,结果会怎么样?
根本就轮不到林思成,早被他俩给截胡了。
不信到故宫问问:乾隆皇帝大名鼎鼎的丛云阁,有几个专家不知道?
何况两人在故宫干了几十年。
但阴差阳错,鬼使神差:这方印不但和三枚极普通的印混在一起,还是倒扣着的。更绝的是,标签上还把印文给写错了?
一看:取云,这什么玩意?自然而然,就错过了……
一时间,两人就觉得既荒谬,又不可思议:这可是西冷印社,比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还要悠久。
再看看名字当中的那个“印”字:以金石起家,传承上百年,名家辈出,这么专业的机构,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不夸张:传出去,能把同行的大牙笑掉。
怔愣了好一阵,单国强叹了口气:“小林,你怎么发现的?”
林思成言简意赅:“巧、雅、薄、古!”
单国强怔了一下,突然想起老师徐邦达说过的一段话:
苏州工从何而来?
明代江南文人治玉,以书画入篆,精巧写意。
乾隆工从何而来?
苏州工之巧,扬州工之雅,痕都期坦(北印度莫卧儿帝国)之薄,仿宋明金石之古,各取所长。
再把这只朱雀章的玉刻风格总结一下:不就是巧、雅、薄、古?
也就等于,林思成先是通过朱雀鸟的刻工,推测出这可能是内务府乾隆工,让工作人员拿出来看了一下。随后才发现,印文非取云,而是“丛云”。
所以,他这漏捡的巧之又巧,却又顺理成章?
但重点不是这个,而是他刚说的那四个字。要说这是林思成自己总结的心得,打死单国强也不信:他才几岁?
关键的是,还和老师总结的那么像,几乎一字不差?
单国强眼中闪过一丝古怪:“小林,我记得,你应该没见过先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