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郑板桥真迹?(4 / 10)

加入书签

bsp; 叶安宁怔住:“啊?”

    意思是……这是代笔?

    她低下头仔细看,一看就是好久。

    林思成又提醒了一下:“钱维城!”

    叶安宁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看不出来?

    钱维城是乾隆十年状元,书法家,给乾隆代笔代了半辈子。

    如果给乾隆代笔的词臣排个号,他的字画老师董邦达(乾隆时工部尚书)排第一,钱维城排第二。

    所以极受乾隆宠信,历任礼、工、刑部侍郎,浙江学政等。死后乾隆赐尚书衔,谥文敏。

    同时,钱维城还是清中时期的书法家,画家,在乾隆的收藏目录《石渠宝芨》中,收录的钱维城作品有一百六十多幅,可见乾隆皇帝对钱维城作品的赏识程度。

    基于此,再以他“状元”、“高官”等身份的加成,以及这两方乾隆真印,林思成给这幅对联估价六十万,并不算高。

    又瞅了几眼,叶安宁拿出笔,记在了小本本上。

    三两下记好,她又指指旁边:“林思成,这一幅要不要看?”

    林思成瞄了一眼,不知说点什么的好:康熙御宝?

    与乾隆相比,康熙流传下来的作品稍少一些:抛开后世伪作,盖有真印的作品两万余幅。

    这两万余幅中大都是书法类作品,而由词臣代笔的作品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比乾隆的代笔书法作品多一倍还多,每年上拍的有五六百幅。

    而绝大部分,估价和成交价都在百万以下。原因很简单:代笔太多,康熙的笔迹又仿的是董其昌体,端庄工稳,但拘泥帖学,缺乏特色,词臣更容易仿,后世鉴定难度极高。

    所以和乾隆一样:没有权威典籍著载、无关历史事件、装裱规格一般的,一律视为代笔。

    再看这一幅,绢对:清代专供皇帝泼墨写字的描金云龙纹朱绢。

    墨对:御贡徽墨。

    印也对:渊鉴斋(白文)、康熙宸翰(朱文)、敕几清晏(朱文),均为康熙的书画印。

    甚至是印泥也对:朱砂+艾绒+珍珠粉,专供御用。

    但字不对。至少林思成能看的出来,这一幅绝对是代笔。

    再看估价:500,000-800,000。

    林思成又看了一下:“沈荃代笔,不过百万就能拍!”

    叶安宁怔住,猛的俯下身:又是代笔?

    钱维城是状元,沈荃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