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算计了个寂寞(2 / 5)
。
再看表情,好像挺淡然?
啧,可以啊,越来越能沉得住气了?
领导还在讲话,不好直接问,孙嘉木没有作声。
之后,进入会议第二项,气氛很轻松,喝茶的喝茶,抽烟的抽烟。
郑铭弹了弹烟灰,脸上带笑:
“上周,局里就向京城递了申请报告,后续的发掘计划要等指示。今天的主要议题,还是研究领域和课题方向为主。
请各位专家和老师尽抒己见,踊跃发言。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尽管提……”
稍一顿,郑局长又笑了笑:“要说考古,我肯定懂一点,但要说陶瓷工艺,技术复原,我肯定算是门外汉。所以,要先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如果复原卵白玉烧制工艺,难度大不大,概率有多高?”
孙嘉木心里一动:戏肉来了?
这次发现的遗址这么多,时间跨度从唐到清,研究范围足够广,课题方向足够多。但要说哪个的研究的价值最高,最具有代表性,影响力最大,就只有一个:北宋卵白玉。
如果再细分:工艺起源、技术演变、产品流布、文化内涵、历史地位等等等等,所有所有的方向加起来,都抵不上一个“工艺复原”。
借用领导指示全国文物考古工作时说过的一句话:让文物活起来,以技术还原文明,以文明启迪未来。
所以郑铭刚上来就问这个,孙嘉木一点都不意外。
他意外的是王齐志的态度:依旧低着头,不停的在纸上写写画画。
不是……王教授,你再不表态,嘴里的肉就被人抢走了?
再想想前几天,刚找到北涧疙瘩遗址时候,林思成和他打的那个赌,孙嘉木下意识的皱起眉头:
林思成要是输了,可是要给我卖身的,你这个老师怎么一点儿都不急?
转念间,各单位负责人专家陆续发言。不管是八家官方研究机构,还是两家民营研究企业,意见出奇的一致:难。
而且不是一般的难,可以说,成功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一是缺少文献,无法进行技术溯源……哦不,说准确点:已经不是缺少的问题,而是压根没有……”
“像《天工开物》、《平定州志》、《广舆记》等,算是明清两代记载省内陶瓷工业相关文献最多的史志,但没有任何有关‘河津窑’、‘卵白玉’的记载。唯一有关的内容只有两处:但记载的全是蒲州窑珐华器……”
“再往前推,像元、金、宋,三朝,别说卵白玉了,连珐华器的记载都没有。所以,先别提怎么复原釉料配方、烧成工艺,能不能分析出初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