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先找了再说(3 / 5)

加入书签

nbsp;  勘探时钎出的土层,也能证实这一点。

    但怪的是,最底部的废瓷不到一米深,撑死了也就几百件。哪怕只靠梯田上的那一座窑炉,顶多也就三四窑的出产量。

    那问题又来了:不可能新窑建好后,只烧三四窑就弃烧白瓷改烧黑瓷,其它不说,光是这近两米深的装烧匣具,这得多大的成本?

    “所以我推测,这儿只是试烧了一下。烧了几炉质量太差,索性改弦易辙。由此,附近应该还有更早期的窑炉,不然这些专烧白瓷的装烧工具没办法解释。”

    王齐志眼睛一亮:“卵白玉?”

    林思成想了想,摇了摇头:“即便是,估计也是质量相对要差一点的那一种,至少要比水总工的那只碗差一些,比永济收到的那只碗差的更多。

    因为技术不可能说断代就断代,即便褪化,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白瓷肯定烧过,但想以此复原卵白玉的工艺,估计不大可能。

    再看第二层出土的黑瓷和砂器,技术明显很成熟,由此推测,附近的窑炉主要烧的还是黑瓷和砂器。更说不好,还烧陶器。”

    孙嘉木想了起来:王齐志提到过,他们在永济收到过金代的瓷枕,用的就是河津的陶土。

    想来林思成说的陶器,指的就是这个。

    所以说来说去,附近即便有窑,至多也就是金代的窑?

    “会不会有卵白玉?”

    “难!”林思成摇摇头:“看钎探土层最底层的瓷渣,连唐代玉壁底白瓷的质量都达不到!”

    这不就等于,越烧越回去了?

    但不奇怪:考古界和陶瓷界公认的,因为战乱的原因,北方金代时期的的烧瓷技术比北宋倒退了好大一截。

    正暗暗感慨,林思成的对讲机响了一声:“林老师,在梯田西南一公里半左右的台地下发现了灰坑,已探明废瓷坑三座。上层均为废灰和黑瓷,中层为陶器和少量的青白瓷,底层正在探……”

    “好,我马上过去!”

    林思成挂了电话,朝远处招了招手,“呜”的一声,皮卡车开了过来。

    后排拆了放的是工具,没办法坐人,孙嘉木和王齐志连忙奔向大切。

    刚坐进车里,孙嘉木一脸奇怪:“林思成说附近肯定还有窑,这个我信,但田杰怎么找这么快?”

    满打满算,前后不过三天。

    如果在梯田跟前还说的过去,但离着一公里多,中间又是路又是田,还有居民点,田杰是怎么找过去的?

    “林思成给田杰画图了,大致就是根据梯田上的一号窑炉和灰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