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契机(4 / 5)
素氧化变色。
说直白一点:澄泥砚的窑变,完全可以人为控制,想要什么颜色,就能烧出什么颜色。
再看样品,基本全是黑砚,偶尔能看到几点亮银色,说明澄泥研究所还在试验研究阶段。
甚至于,可能还没想明白这一点。
所以,之前林思成一直在想:如果第二次送来的资料还是瞎逑胡弄,他立马回西京,回去就登论文,同步申请专利。
肯定又得干一仗,但干仗就干仗。
还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暗暗转念,林思成让方进收起资料。
然后,六个人商量了一下后续的勘察计划。
几人信心都很足,当然,主要是对林思成有信心:老窑头遗址那么难找,不也才用了半个月?
这次时间线放长点,加一倍:一个月,够用了吧。
林思成反倒觉得有点悬。
老窑头之所以好找,一是离西坡古窑址群近,二是地表有瓷土矿遗存,三是山区,古河道遗迹明显。
关键的是,从清初开始,一直到民国,老窑头的窑火基本没断过。窑址也必然会依河而建,每阶段之间只间隔几十年。
再一个,四处都是山,河流即便发生过改道,也只能顺着山谷改,改不到多远。
有这些前提因素,然后顺着建国后、民国、清末、清中、清初这五个时期的河道旧址,就能推断出遗迹的大致范围。
但固镇遗址在龙门山之外的平原地带,不是村庄就是田地。而且要从明代找到宋代,上下间隔六七百年,天知道河道变过多少次,拐过多少个弯,遗迹又留存下来几处?
当然,不是找不到,但要下功夫。林思成估计,一个月可能不够用。
果不然,一语成谶。
……
山谷间,河依着路,路傍着河。遮马峪与209国道相伴而下,穿过龙门山,直抵河津盆地。
河水清澈如明镜,麦田荡漾着浅金色的波浪。远处青山如黛,如诗如画。
风景极好,一群人却愁眉苦脸。
之前信心都挺足,觉得一个月肯定能搞定。但已经过去了两周,别说窑址了,连遮古河道分布都没摸清。
不是没找到,而是太多:河津有三峪(河),除了遮马峪外,还有神峪与瓜峪。
巧的是,这三条河全从固镇一带流过。三条河流量都不小,在哪条河的河岸边建窑都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