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5 / 10)

加入书签

。耀州工则为深浮雕,即先单刀侧入(45度斜切),再双入正刀(垂直切入)……

    说直白点:在定州浅浮雕的基础上,用越窑剔地成斜的高浮雕技法,形成渐变层次:即新耀州瓷深浮雕……

    因为刻痕有深有浅:深处积釉多,则色暗,浅处积釉少,则色浅……正是这种色变效果,形成耀州窑青瓷独特的光暗效果……”

    林思成不疾不徐,侃侃而淡,一群人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之前的震惊、愕然,以及赧然,全部化成惊疑:原理他们当然懂,且不要太懂,因为他们研究的就是这个。

    既便学习时间最短的王虹,也已经有七年之久。

    但问题是,林思成为什么也这么懂?

    单刀侧入、双入正刀、剔地成斜、浅浮雕浅变层次,既为深浮雕……短短二十来个字,却是耀州窑刻工的精华和核心。

    包括根据积釉深厚,呈出明暗效果,这些更不算秘密,古文献上就有。

    而知道归知道,那怕你当面告诉他,耀州瓷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他顶多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你再要让他刻,他能刻出来个锤子。

    但他们感觉,林思成应该会。

    因为孟所长新创的新耀州瓷的核心技术,也就是雕胎法,就是在越窑的剔地成斜的基础上,融合了定窑的深浅渐变。

    就他刚刚说的那八个字:单刀侧入,双入正刀。

    但字少,不代表工艺技术不复杂:你要么跟着孟所长直接学耀州工,要么学会定窑工和越窑工,再融汇贯通。

    问题是,哪有那么好学的?

    定窑也就罢了,技术已复原,又重新立了窑,有资料可查,有物料可用。再花费点代价,也应该有人教。

    但越窑就只有技术,想学,你得自己摸索。但这不是死记硬背的文化课,记性好就行。这是手艺,你得一遍一遍的练,一次一次的试错。

    而且没有现代仿品,只能找真的越釉秘色瓷当样本和物料,对照着慢慢摸索。

    但那玩意,一件就是几十上百万,那怕是碎瓷片,一斤都得好几万。所以,这不仅仅是悟性要极高,耗多长时间的问题,而且要海量的金钱。

    那林思成是怎么学会的?

    不知道。但他们至少知道,能学会定窑工,甚至还会越窑工,那学耀州工,就如水到渠成。

    至少,样本物料有的是,还贼便宜:差的一件百多块,好的一件也才上千块……

    一时间,一群人面面相觑,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刘东的脸上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