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一份提纲(3 / 4)

加入书签

nbsp;   全是微米级操作,没个十年八年的国画和雕刻功底,别说刻,模线他都画不出来……

    转着念头,姚汉松往台上看了看,解释了一下:“小林是自学成才!”

    “啥?”

    黄智峰愣住,猛的扭过头,好像在说:你不是他老师吗?

    王齐志脸上的肉抽了抽:你们有完没完了,这一茬是过不去了是吧?

    察觉到王齐志的脸色不好看,黄智峰连忙回过头,又盯着那张纸:意思就是,核心工艺他还没学会?

    “那前面这些呢?就裱胎、浣漆、髹涂?”

    姚汉松想了想:“这些他应该会!”

    “自学?”

    姚汉松点点头:“自学!”

    上次就聊过,林思成的成长经历又不是什么秘密:爷爷是陶瓷文保学教授,从小耳濡目梁,学了点鉴赏和陶瓷修复技术。

    然后上大学,才系统性的接触其它修复工艺。但就以大学阶段的课程,顶多算是了解一些理论知识,连皮毛都算不上。

    包括现在,林思成都还没毕业,拜了个老师,却拜的驴唇不对马嘴。他不靠自学,靠什么?

    合作了几十年的默契,姚汉松只需一个眼神,黄智峰就能猜个大概。

    正因为能猜到,才无法理解。

    要说理论学习,这个他信。有悟性、记忆力好的学生,他不是没带过。

    但所谓纸上谈兵:教学理论和实际操作有天壤之别。

    就林思成这年纪,从十五六岁开始学,能把裱胎(漆盒的骨架,用苎麻布裱成)、调漆、垸漆(苎壳加固)学会,都够称得上一声天才了。遑论后面的髹涂和戗金?

    下意识的,黄智峰又看了看台上的林思成:甚至于,这些可能他都没学太会?

    暗暗转念,他吐了口气:“那就先看看?”

    姚汉松点头:“当然!”

    不过是试一试,看着别出事故就好……

    两人一问一答,王齐志心知肚明,但没解释。

    按照原计划:他和林思成到市鉴,至少要忙两到三天,最早要到下周一或是下周二,才有时间来省博。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林思成捡了一樽玉温明,让市局如临大敌,哪还顾得上鉴定玉器和翡翠?

    正好东西就在手边,师生俩一商量,索性先来省博,提一提黄金工艺申遗的事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