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谁敢说这是补的?(6 / 6)

加入书签

  然后,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林思成,你补你的,我就是就近观察一下!”

    王齐志暗暗撇嘴,只是观察,那你还记这么快?

    林思成笑了笑:“不妨碍!”

    确实不妨碍:前世的时候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课,只是常态。

    也不止是学生,好多时候,专家和领导能把实验室坐满,而且极吵。哪像现在,实验室七八个人,安安静静,鸦雀无声。

    “所以,渗透量要适可而止:每次浸渍不超过3秒,每次间隔两小时,前后九次,所以孙赢州先生命名为三浸九提……重点:可使渗透深度控制在3.2±0.15mm……”

    手工活,却能精确到毫米级?

    商妍又惊又叹,笔下飞快:“之前的泡水呢?”

    “这是元代的‘水映法’,既用来界定酥化边缘,具体方法为:将瓷器浸入20℃蒸馏水,观察气泡析出路径……重点:酥化区气泡呈串珠状排列……”

    商妍怔了一下:“但有显微镜?”

    林思成点头:“对,所以后面我又补充观察了一下。但如果是申遗,还是尽量用传统方法比较好。而且要尽量体现在申报资料中……”

    王齐志才反应过来:从进了实验室那一刻起,林思成就在准备申遗的资料了,所以才同步笔录和影音记录。

    他暗暗感慨,调整着头顶的摄像机,离得更近了一点。

    林思成有条不紊,边干边讲。

    固胎、精雕、修形……底层、中层、表层。

    而后榫卯拼接,大罐胎体成型,并入炉烘烤。

    到这一步,商妍哪还有时间震惊:就林思成讲的这些理论,她光是消化,都得以“月”计。等融会贯通,天知道得到猴年马月。

    而后描补底釉、青花补绘,釉层处理、再次复烧……从前到后,林思成都用的是最为传统,最为复古的方法:双勾填色、水路留白、五水五色,荡釉、吹釉……

    所有的工序,绝对都能在古籍里找得到,但要说谁会用,举国超不过两巴掌。

    商妍已经无力震惊。

    当最后一刻,大罐出炉,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包括这几天一直打酱油,打饭、提水、只提供后勤支援的王齐志:

    仅凭肉眼,谁敢说这是补的?

    再想想:之前破的那个逼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