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雨叩旧宅墨痕藏故(2 / 3)
看看。”
江谢爱拿起永熙帝的奏折,展开一看,字迹是她熟悉的——永熙帝自登基后,字里行间的青涩渐渐褪去,多了几分帝王的沉稳,可这封奏折里,墨迹却有些潦草,甚至有几处被墨点晕染,想来是写的时候心绪不宁。
其中一段写道:“母后常说,治国如治水,堵不如疏。
儿臣如今才懂,可臣怕疏不得法,误了百姓……”
看着“母后”
二字,江谢爱忽然想起永熙帝小时候的样子。
那时他还叫杨念江,总跟在她身后“阿娘”
“阿娘”
地喊,遇到难题就躲到杨晨铭怀里。
如今他已是能独当一面的帝王,却在水患面前露了怯,还想着她的话。
鼻尖忽然一酸,她抬头看向杨晨铭,见他正盯着令牌出神,眉头微蹙。
“晨铭,你觉得这令牌有问题?”
她轻声问。
杨晨铭放下令牌,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了敲,缓缓说:“当年我平定西北军阀,确实将所有月牙纹令牌收缴销毁,绝无遗漏。
如今这枚令牌出现,要么是有人仿造,要么……是当年有漏网的死士,投靠了苏氏残余。
更要紧的是,西北离江南千里之遥,苏氏残余怎么会和西北的旧势力扯上关系?”
他看向校尉:“你回去告诉陛下,黄河治水,可效仿当年商盟调度粮草的法子——让地方官府统计受灾人数,商盟从江南调运粮食,先在高处设临时安置点,再组织百姓分段堵堤,既解燃眉之急,又能让百姓有活计,不至于流离失所。
至于这令牌,让陛下暗中查探,别打草惊蛇,尤其留意西北方向的动静。”
校尉连忙应下,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了,陛下还让臣带封信给夫人,说是……关于江老大人的旧物。”
江谢爱接过信,见信封上写着“阿娘亲启”
,是永熙帝的笔迹。
拆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折叠整齐的信纸,还有一片干枯的枫叶——那是当年她带永熙帝去西北时,他捡来夹在书里的。
信里写着:“阿娘,儿臣近日整理国库旧档,现一封江老大人写给先皇的信,里面提到‘西北林氏,忠勇可嘉,若有急难,可托后事’。
儿臣不知这林氏是谁,想着阿娘或许知道,便抄了一份给您。”
信的末尾,还附了一段抄录的江父手札:“景元二十五年,余率军守西北,遇沙暴迷路,为林氏所救。
林氏乃当地望族,世代守边,与苏氏旧部素有嫌隙。
余曾欠其一命,若谢爱日后有难,林氏必不袖手。”
江谢爱握着信纸的手微微抖,指尖触到那片干枯的枫叶,仿佛还能想起当年在西北的风沙里,永熙帝牵着她的手,说“阿娘,枫叶像小扇子,能扇走风沙”
。
她一直以为父亲的旧部只有李将军等人,却没想到在西北还有一位“林氏”
。
而且父亲特意提到“林氏与苏氏旧部有嫌隙”
,难道……
“怎么了?”
杨晨铭见她神色不对,走过来轻轻握住她的手。
江谢爱把信递给他,声音有些颤:“你看,父亲当年在西北还有故人,而且……这林氏和苏氏旧部有仇。”
杨晨铭看完信,眼神亮了亮,却又很快沉了下去:“这林氏倒是个关键。
若是能找到他,或许能查清苏氏残余与西北旧势力的关系。
只是……当年江老大人为何从未提过此人?”
江谢爱摇了摇头,心里却忽然想起整理回忆录时,父亲手札里的一句话:“有些故人,需在恰当的时候相见,太早,反会招祸。”
难道父亲早就料到,她日后会遇到苏氏的麻烦,特意为她留了这条后路?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檐角的铜铃又恢复了清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