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运河上的问对(2 / 3)

加入书签

多新奇玩意儿,给我孙子乐坏了。都说杨相用兵如神,可我们这些老百姓知道,杨相打的每一仗,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能吃饱饭。”

老船夫的话朴实无华,却比任何史书上的记载都更加真切。杨安似懂非懂地听着,他看着老船夫那双饱经风霜却充满感激的眼睛,又看了看祖父祖母平静的脸庞,似乎明白了什么。

“所以,”他小声地自言自语,“打仗,是为了不打仗?”

杨晨铭和江谢爱闻言,心中皆是一震。

他们没有回答,只是带着杨安,沿着运河缓缓地走。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有无数碎金在流淌。江谢爱指着那些忙碌的景象,对杨安说:“你看,这运河里的每一滴水,都关系着千万人的生计。你说的‘以商止战’,听起来很美,但要实现它,需要比打仗更复杂的智慧。”

“什么智慧?”杨安追问。

“平衡的智慧。”杨晨铭接过了话头。他停下脚步,指着远方,“你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剑,才能保证你的船能安全地驶向任何地方。同时,你也需要有足够多的船,将财富和善意带去远方,让别人明白,与你合作,比与你为敌,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两者,缺一不可。”

他看着杨安清澈的眼眸,继续说道:“这就像你写字。‘山’字要写得稳,‘河’字要写得活。一个国家,既要有如山般稳固的军力,也要有如河水般流通的经济。这才是真正的‘山河’。”

杨安沉默了。他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小手,仿佛在努力理解这番话里的深意。

回到家中时,已是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庭院染成一片温暖的橘色。杨安没有去玩,而是独自一人回到书房,又趴在了那张巨大的《大朝九州山川舆图》上。

江谢爱跟了过去,只见他没有再看北境,而是用手指,在那条代表大运河的蓝色线条上,从江南一直划到了京城,又从京城,划向了更遥远的、未知的西方。

他的嘴里,还在轻轻地念叨着:“船……剑……平衡……”

江谢爱的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充满了。她知道,一颗种子,已经在今天下午的运河边,在她孙儿的心中,悄然种下。这颗种子,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她无从知晓。但她知道,那一定是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全新的未来。

深夜,杨晨铭与江谢爱再次坐在庭院中。这一次,他们的心中不再有昨夜的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的、沉甸甸的责任感。

“晨铭,”江谢爱先开了口,“安儿的思想,需要引导。我们不能让他只停留在书本和想象里。”

“我明白。”杨晨铭的目光深邃如夜,“兵法谋略,我可以教他。但商道民生,我知之甚少。这世上,最懂这个的,是你。”

“不,”江谢爱摇了摇头,“我懂的是如何用商道来达成目的,是术,而非道。真正能将商道与天下大势融会贯通的人……”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一个许多年未曾想起,却在此刻变得无比清晰的名字。

“是谁?”杨晨铭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迟疑。

“沈万三。”江谢爱缓缓吐出这个名字,“当年商盟的‘钱袋子’,一手打造了商盟地下钱庄体系的人。他不是最富有的,却是最懂得如何用金钱撬动时局的人。我记得,当年平定藩王时,是他暗中策反了藩王麾下的粮草官,不费一兵一卒,便断了敌军的补给。”

杨晨铭的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我记得他。后来他主动散尽家财,退隐江湖,说是要去寻找‘商道的终极’。这些年,杳无音信。”

“或许,他找到了。”江谢爱的眼中燃起一丝希望,“晨铭,我想找到他。如果他还活着,我想请他来做安儿的老师。只有他,能将安儿脑中那棵稚嫩的‘新芽’,培育成真正的参天大树。”

这是一个大胆的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