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旧案昭雪(1 / 4)
押解太傅回京的队伍,在初秋的萧瑟中行进。玄甲军和禁军混编,旌旗低垂,带着胜利的疲惫与肃杀。太傅被囚禁在特制的囚车中,昔日权倾朝野的太傅,如今形容枯槁,双手被精铁镣铐锁住,眼神浑浊,偶尔闪过一丝怨毒,更多是行将就木的灰败。杨晨铭和江谢爱并骑而行,沉默笼罩着两人。峡谷的血战、千里驰援的惊险、太傅那未尽之语,都沉甸甸压在心头。
“将军!前面有情况!”斥候快马回报,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官道旁的密林里,似乎有伏兵!”
杨晨铭眼神一凛,瞬间绷紧,手已按上腰间刀柄。江谢爱也立刻警觉,目光扫向两侧郁郁葱葱的山林。太傅的残余势力?还是……苏文远派来的杀手?
“列阵!”杨晨铭低喝,声音沉稳有力,瞬间驱散了队伍的紧张。玄甲军和禁军训练有素,迅速结成防御阵型,将囚车牢牢护在中央。箭上弦,刀出鞘,空气仿佛凝固。
然而,预想中的箭雨并未袭来。密林深处,传来几声短促的兵刃交击声,随即归于沉寂。片刻后,几名影卫从林中走出,为首的正是杨晨铭最信任的影卫统领“墨影”。他单膝跪地,声音冷硬:“禀将军,已清理掉五名刺客。他们身手矫健,招式狠辣,身上……有江南盐帮的标记。”
“江南盐帮?”江谢爱秀眉微蹙,“苏明远的人?”
墨影点头:“是。属下审问了一人,他只说‘苏大人不会放过背叛者’,便咬舌自尽了。”他呈上一枚从刺客身上搜出的令牌,与太傅身上那枚青铜令牌形制相似,但材质更劣,纹路模糊。
杨晨铭接过令牌,指腹摩挲着那粗糙的纹路,目光如电:“看来苏明远是怕太傅说出更多秘密,迫不及待要灭口了。”他看向囚车中的太傅,后者听到“苏明远”三字,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浑浊的眼中闪过极度的恐惧。
江谢爱心中疑云更甚。苏明远为何如此紧张?太傅那句“还有你们永远想不到的人”,是否与苏明远有关?这江南的盐帮,不过是苏氏明面上的爪牙,其背后隐藏的势力,恐怕远超想象。
“加快行程,务必安全抵达京城!”杨晨铭下令,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队伍再次启程,气氛却比之前更加凝重。江南的阴影,仿佛已随着这几具刺客的尸体,提前笼罩而来。
京城,气氛肃穆。新帝虽年幼,但经此宫变、西北平叛、边疆战事,已显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果决。他下旨,在奉天殿公开审理江家旧案与杨母之死案,由三法司会审,百官旁听。这不仅是为忠臣昭雪,更是向天下宣告新朝拨乱反正的决心。
奉天殿内,庄严肃穆。龙椅之上,新帝身着龙袍,面容沉静,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下方。丹陛之下,三法司长官端坐,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殿内落针可闻。太傅被押上殿来,镣铐加身,昔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阶下之囚,巨大的落差让他佝偻着背,更显苍老狼狈。
“太傅崔元,”刑部尚书声音洪亮,宣读着太傅的累累罪行,“勾结前朝余孽,构陷忠良江远山通敌叛国,致其满门蒙冤;诬陷苏氏夫人通敌,请旨赐死;勾结西北军阀,图谋不轨;煽动宫变,意图颠覆社稷……桩桩件件,铁证如山!尔可知罪?”
太傅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扫过殿上众人,最终落在杨晨铭和江谢爱身上,那眼神怨毒如蛇蝎。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只发出嗬嗬的声响。
“带人证!”刑部尚书喝道。
李将军等江父旧部,以及当年参与调查杨母之案却被迫噤声的老臣,依次上殿作证。他们呈上当年被隐匿的证词、被篡改的账册副本、以及江父生前留下的“防苏氏构陷”手札原件。一件件物证,一声声证词,如同重锤,将太傅精心编织多年的谎言之网砸得粉碎。
尤其是江父那封手札,字迹刚劲,力透纸背:“……苏氏族人野心勃勃,结党营私,其势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