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乘舟北上,奔赴新舞台(2 / 3)

加入书签

> 胥吏勒索成风。

此乃一弊。

继续北上,两岸风光渐变。

江南的稠密水网和精致田园逐渐被更为开阔、

略显粗犷的平原取代。

时值冬末春初,万物尚未复苏,

田野显得有些荒凉。

偶尔可见一些村落,泥墙茅舍,

与运河中穿梭的繁华船只形成鲜明对比。+飕¨嗖*晓`税.旺? ,已/发·布-最/歆.璋~結`

途中停靠几个码头补给时,

苏惟瑾也会带着三人上岸略作走动。

码头上自是热闹非凡,

茶馆酒肆林立,各色人等汇聚。

他们便在一处临河的茶馆歇脚,

听得不少趣闻轶事。

邻桌几个行商模样的人正在高声谈论,

说的是去年漕粮入京的“奇事”:

“……都说漕粮是‘天庚正供’,

半点耽搁不得!

可去年运到通州仓的,

十船里愣是有两三船是霉变的陈米,

甚至掺了沙土!

就这,验收的官爷眼睛一闭,照样盖章入库!

为啥?

漕丁们一路辛苦,漂没损耗总得有点吧?

上下打点的开销总得从这里面出吧?

最后亏空的,还不是国库?”

另一人压低声音道:

“何止!

听说有的漕帮,干脆半路就把好米卖了,

换上次等的,甚至勾结水贼,

演一出‘遭风浪’或‘遇水匪’的戏码,

直接报个损失,一本万利!”

苏惟瑾端着粗瓷茶杯,

看似听着闲谈,超频大脑却在飞速运算:

漕运体系腐败,损耗巨大,

成本高昂,最终转嫁于民,

侵蚀国本。

此乃二弊。

又行数日,遇一大镇,

码头上挤满了等待卸货的漕船,

绵延数里,进展极其缓慢。

问及缘由,说是前方一段河道年久失修,

淤塞严重,大船难以通行,

只能等待小型驳船过来转运,费时费力。

船老大唉声叹气:

“每年都这样!

光是这段路,耽搁的时日、增加的脚费,就是一笔糊涂账!

上报要修河?

哼,银子拨下来,能有三成用到河工上,

就算青天大老爷开眼了!”

苏惟瑾望着眼前停滞的“长龙”,

超频大脑再次记录:

基础设施失修,管理混乱,

运输效率极端低下,

严重制约经济流通。

此乃三弊。

他还注意到,运河虽带来繁荣,

但利益分配极不均衡。

沿河大城镇固然商铺林立,

豪商巨贾一掷千金,

但稍离河岸远些的乡村,

却多见衣衫褴褛的农人、面有菜色的孩童。

一场大雪过后,甚至听闻有贫苦人家冻毙的惨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小奇看着窗外景象,

忍不住低声念了句杜甫的诗,

被苏惟山瞪了一眼,赶紧闭嘴。

苏惟瑾心中默然。

繁荣下的巨大贫富差距,社会不公。

此乃四弊。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