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春闱记:真知灼见2(2 / 3)

加入书签

bsp;  第一题已经让众考生焦头烂额,第二题则被他们在心里骂了无数次:变态!

    题目是这样的:今有二绳,质地粗细不均。将每条绳从头至尾燃尽,皆恰好耗时一个时辰。现欲以燃绳之法,精准计出三刻之时长,当以何法为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7章春闱记:真知灼见2(第2/2页)

    那日,这道“燃绳计时”的考题经崔一渡说出,连才学渊博的成德帝都为之瞠目。

    成德帝反复摩挲着试题,眼中渐露笑意:“此题无经史可依,无成文可循,唯凭心算与巧思。皇儿,何解?”

    崔一渡缓缓道:“此题看似刁钻,实则考校应变能力。两条绳的质地不均匀,不可按长度来计时。然而,若同时从两端点燃一条绳,半个时辰就会燃尽。

    “以此为基准,先将第一条绳两端一起点燃,与此同时,点燃第二条绳的一端,待第一条绳燃尽,即过了半个时辰。

    “此刻,第二条绳尚余半个时辰可燃。迅速将其另一端点燃,使其两端同时燃烧。如此,第二条绳剩余部分燃尽所需的时间,即为一刻。由第一条绳燃尽的半个时辰,加上第二条绳两端同燃耗费的一刻,恰为三刻。

    “此法难在化不可控为可控,以相对恒定的燃烧时间推导精确刻度,没有缜密的思辨,不能迅速解答。”

    听崔一渡把解法娓娓道来,成德帝眼中精光闪动:“以火为尺,以心为算,不拘成法,巧破难题。朝廷正需要这种头脑清醒、破局创新的栋梁之材,此题实在当立。春闱之后,凡解此题者,皆被录入御前问对之列,视为可托以机要、临事不乱之人。”

    崔一渡朝成德帝行了一个大礼:“父皇英明!此乃大舜之福!”

    这次春闱,选拔出的三十名进士,不仅博学,也能灵活变通,更难得的是具备临机决断的能力。

    他们在殿试对答中条理分明,以实证为据,言必有中,令六部尚书频频点头。连黄沛霖等大儒,都惊叹后生可畏。

    李修远高中状元,苏然位列榜眼,二人皆策论精辟、见识深远。林昭之位列殿试第八名。

    朝廷选出优秀的人才,成德帝却没有宣布这样的考题出自崔一渡,崔一渡心里明白父皇的用意,只默默退于幕后。

    成德帝说这三十名进士,可派往各地督修水利、整顿赋税,改善民生。有数人被破格召入工部,协办舜河图志编纂,足见朝廷求才若渴。

    成德帝还下令让那个带头游行的榜眼苏然去舜南当县令,从基层做起,磨砺心性。苏然领命谢恩,毫无怨言。

    成德四十一年的科考取士,成了一时佳话。

    燃绳之题,为士子口中“成德试心”的典范。

    此后,每逢殿试策问,必有一两道题出人意料,或问风雨成灾的原理,或让推算城防的工料,诸如此类,考的是实学活用。

    考生无不殚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