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超前配置,400v直流快充口!(3 / 4)

加入书签

昂的研发和改进产线费用就没办法被摊薄。

    硬砸研发一下干到行业顶尖水平,也不现实。

    第一梯队的电池厂商,都有自己的技术储备,研发资金和订单还比第二梯队的企业充足得多,砸研发哪砸得过他们?

    说到底,还是没钱没订单。

    现在由星辰出面承担这部分的开发费用,还有后续订单采购份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不过。

    这也会造成星辰汽车前期开发成本,和初期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要开发一款在行业主流水准上的新能源车,毕竟和开发老头乐是两码事。

    ……

    “电池液冷系统和OBC+DCDC模块都已经到位了,现在可以开始测试了。”

    研发工间内。

    孙鹏飞和一众研发工程师聚集在一起。

    现在电池包这种核心部件已经下线了,也代表着整车最重大的一项研发工序彻底完成了。

    和全新的整车高压三电架构相比,车身开模和外壳冲压这种反而变成小环节了。

    现在他们测试的,是电池包的直流快充功能。

    按照许易的要求。

    新车除了各方面要过关之外,还要自带直流快充功能。

    “充电速度很快,满充功率达到了29KW,按照这个速度,最多25分钟就能从10%电量充到95%了。”

    “液冷这边的散热温度也正常,大小功率放电也正常……”

    走过几轮冲放测试,众人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欣喜之色。

    “话又说回来,这个快充配置放到入门级的车型,成本是不是有点高了……”

    王景明不由说。

    按照市面上的车型,现在搭载了直流快充功能的,起码都在八万块以上了。

    直流快充的作用——很简单。

    一是能适配国网充电桩的直流9孔快充口。

    其次就是快。

    像二十度的小电池包,60分钟左右即可充满电。

    但是对于车企来说,成本增加得也很明显。

    直流快充必须要加装直流“OBC+DCDC模块”。

    除此之外,3.3kw的交流慢充口是通过风冷散热,而直流快充口必须采用液冷和压缩机散热。

    平摊下来,每台车的前期直流快充成本,要接近四千块。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