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慨然陈词于东宫(5 / 6)

加入书签

便是必然。

更何况有东宫属臣旁敲侧击,若真苦苦等太子登基后回馈报答,那可真就大事去矣。

李显穆自然不愿深度参与进夺嫡之争,可这世上没有既置身事外又得到权力的路途,该出手时亦不能犹豫。

而迁都之事,便是一个极好的切口。

若是能让太子亲自建议迁都,那便能达成三个效果。

其一,于皇帝陛下那里增添几分光彩,其二,离间太子和东宫属臣的情分,其三,简在东宫之心。

而达成这件事,便需要一些说话的技巧,李显穆最大的优势便是和太子间的血缘关系,亲表兄弟总是好过外人的。

李显穆选择入东宫的时间,亦是特意所挑选,东宫一众属臣皆在文渊阁当值,不会耽误他说服太子。

“明达,你回京多日,现在才来看为兄,为兄很不高兴。”

朱高炽很高兴的拉着李显穆往殿中而去,太子妃张氏陪在他身侧,秀丽容颜之上亦是笑意吟吟。

“是臣的过错,回京后事务繁杂,竟没能第一时间来看望太子兄长。”

“这次就算了,念在你年纪还小,不和你计较,一去顺天三年,那等风霜苦寒之地,真是苦了你了。”

李显穆闻言眉眼一跳,从朱高炽这颇随意的话中,就能看出他对于北平的不喜。

或许是因为他身材肥胖,在北平的冬天总要穿很多很多的衣裳,愈发行动不便

亦或者是其他原因,但这不是个好苗头。

“太子,方才那句苦寒之地,日后可定要谨慎啊。”

李显穆左右微微张望,而后故意压低声音道:“若是隔墙有耳,可能会造成大祸。”

朱高炽一惊,被李显穆紧绷的神情搞得也紧张起来,“明达这是何意”

“太子,方今朝廷之中,正议论迁都大事,此事关乎陛下的意志,若方才之语被汉王之人听到,又传出去到陛下的耳中,那可就大事不妙了,臣知道您和汉王一母同胞,是以多番忍让,可保护自己总是应当之事。”

根本不必李显穆再说,朱高炽和太子妃皆已然色变,当今汉王夺嫡之势如火如荼,甚至在各种规制上都完全超越了亲王该有的标准,尤其是徐皇后去世后,眼看就要有盖压太子之意。

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解缙之所以被皇帝所厌恶,就是因为他居然去向皇帝建言,让皇帝约束汉王的礼仪规制,这事就连李显穆都不敢去做,甚至李显穆现在劝太子,也没说让太子报复汉王,而仅仅是让太子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人家是亲父子、亲兄弟,所谓疏不间亲,外人如何能置喙,你以为你追随的是李世民吗

“明达,为兄受教了,幸好有你提醒,否则悔之晚矣。”

李显穆乘热打铁劝道:“太子,是否有人在您耳边曾经说过些迁都的不便之处,是以才令您心中对迁都之事有抵触之心,恕臣直言,这等人其心可诛啊。

应天乃是建庶人经营许久的地方,虽然有阙前问罪,明晰了陛下的继位之正统,但陛下即位触动了相当多南人的利益,朝中多有同情建庶人者,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盯着陛下。

纵然臣这几年不在京中,也知道陛下定然为之思虑,为君父而计,亦当迁都。”

朱高炽闻言剧震,从来都没人如同李显穆这般,从这个角度说过此事!

他们所讨论的从来都是迁都对于国朝到底是有好处还是坏处,而他听到的则大多数都是中性偏贬义的评价,诸如粮食在转运北京时损耗极多,诸如这一路上的贪污腐败,诸如北京本身的环境等。

可李显穆却独辟蹊径,将迁都之事,关联到了君父的身体健康,甚至人身安全上!

朱高炽是个真正的孝子,极度重视亲情,纵然朱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