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剑(2 / 4)

加入书签

p> 陛下不信任南人之意,昭然若揭,皇帝要以北制南之意,路人皆知!

“方孝孺虽然已然伏诛,可其门生广布四海,那是自元朝时便积累起来的底蕴,很是不凡。”

陈英自王艮手中接过酒樽一饮而尽,皱眉沉声道:“让他们就这样放弃操持数十年的士林权柄,绝不可能。

若非方孝孺被定以大逆之罪,让他们气短,早就在朝中和士林中鼓噪了。

现在为公府平反漏了破绽,他们本就一向仇视景和,定然会借着公府之事发难,或者说已然发难了,据我所知,已经有大臣和学子上书反对。

陛下甫一登基,便掀翻先皇所断之狱,且是胡党这种谋逆大案,也确实落人口舌。”

王艮闻言颇有些愤然道:“若不是方孝孺那匹夫纠集门生,乃至于动用公权,老师早已立地成圣了。

纵然他使那些阴诡手段,亦不能阻止天下人向往老师之道,这便是萤火岂可与皓月争辉乎”

李祺和方孝孺一脉的仇怨结的那可太早了,二人不仅有私仇,还有大道上的争夺,方孝孺是李祺的阻道之人,李祺则是破方孝孺天下鸿儒金身之人,堪称是不死不休的宿敌了。

作为李祺的学生,王艮这几年受到的打压不小,在历史上他本该在建文二年高中榜眼,而现实是他落榜了。

这场争斗在建文年间是方孝孺小胜一场,可还是李祺笑到了最后,方孝孺魂归黄泉,李祺则深受重用。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李显穆反而很是平静,“孔圣生前周游列国而不得重用,孟圣生前亦数次说齐宣王,最终只能讲学传承。

父亲的大道学识举世公认,不是一两个小人所能够埋没的,如今光照霞帔,便是父亲登九重圣阙之时。”

“好儿郎!”

解缙肆意大笑道:“景和兄这一子、一弟子,俱是人中龙凤,实在让人艳羡。”

王艮先是高兴,而后连忙道:“显穆乃是天圣,我不过凡人而已,可不敢和显穆并称。”

王艮乃是奇才,自小便是神童,纵然在江南这种卷王遍地的环境中,他也是人尖子,但见过李显穆之后,方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倒是更加谦虚谨慎了。

“小辈儿郎说一些盛言狂语,倒是颇有意气,只是方党攻讦一事,终究要解决。”

李祺眉宇间已然生出丝丝杀意,“谁也不能阻拦我李氏平反之事!”

本来是准备平反后再处理方孝孺身后名之事,如今看来这两件事倒是能一起办了。

“方党之事,我早有预料,应对之策,亦早已列于心中。”

众人皆知李祺一向足智多谋,俱放下手中酒,望向李祺。

“愿闻其详。”

屋中炉火正旺,锅中躺着羊肉,院中有片片雪凋落,风声呼喝而过。

“很简单,重修元史!”

解缙和陈英皆是愕然之状,“重修元史”

《元史》的情况,他们自然都是知道的,先皇帝为了尽快对元朝盖棺定论,所以元史修的极快,导致元史的史实错漏百出,连人名有时候都对不上,修完后就直接扔在了翰林院、藏书馆还有宫里,除了日常维护外,根本没人去打开看那堆垃圾。

“正是重修元史!”

李祺道:“先秦时期,孔圣笔削鲁国史书以作《春秋》,为了是正王道,修史的作用便在于定正统,明人心。

缙绅,江南文人在元朝时,极其兴盛,元朝宽松,大明又废除了儒户世袭制度,故而江南时常有人怀念元朝,是否如此”

天下人都知道李祺是元史大家,当初在朝廷之上,李祺便是用元史将李原名逼的退无可退。

解缙沉声道:“江南的确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