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大明要迁都(2 / 3)
到李祺身边,手中提着两个蒲团,扔给李祺一个,随意道:“坐下慢慢说。”
李祺了解朱棣性格,也不客气直接便坐了下去,“其实这办法是父皇在时便想到的,迁都!”
朱棣的屁股刚沾上蒲团,听到迁都二字,立刻蹦了起来,下一刻又缓缓坐了下去,但心中已经彻底被迁都这颇具有魔力的二字所填满,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景和,这迁都之事,事关重大,如今天下疲敝,生民凋零……”
纵然心中千般万般的希望迁都,可朱棣亦知晓这是真正的国朝大事,一个不慎,足以动摇国本。
李祺知道朱棣早已心动了,只是理智还绷着而已,但以朱棣现在这种焦躁的状态,绝对绷不了多久。
李祺沉声道:“陛下乃是世之名将,自然知晓古来北伐不能功成,多是因为江东士族不愿意出人、出钱、出力到乡土之外,所以据守江东的割据势力,总是守土有余,进取不足。
大明之难,也是异曲同工。
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朝代的京城,都是举天下之力而奉一城,汉唐之长安、洛阳,宋之开封,皆是如此,概因皇家所在,必要恢弘大治,方有睥睨万国之相!
可大明的京城却在应天,这里是江南,本就是整个大明经济最繁华、文气最昌盛的地区,现在还要再举天下之力奉养这里。
江南之地,乃是大明最贵、最富、最文华昌盛卓绝之地,这等圣人所在,岂能不养成煌煌大势
可这煌煌大势之下,便是大明的千秋未来!
是以,迁都乃是为大明的千年大计,若是陛下既想要压制江南,又不愿意针对江南的好臣。
那就势必要往北方迁都,这叫做压势不压人,乃是唯一的两全之策!”
朱棣眉头一皱,又缓缓松开,低声念叨着,“压势不压人”
他是很聪明的,方才李祺讲了江南之势,他大概就理解了压势不压人的意思。
“景和你的意思是,将都城迁到北方,那么在北方就会出现一座能够和应天相抗的城市,继而能够影响整个大明天下的局势”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大城市虹吸这个理念,是以朱棣的理解已然是相当不错。
“不仅仅如此,陛下。”
“江南富裕是从唐末开始的,哪怕几经战乱,可只要天下安定,这里就会迅速的富裕起来,这便是难以扭转的大势。
都城乃是天下首重,京城在应天,那若事有不逮,江南人守土岂不是名正言顺,而四方之地,抛弃起来岂不是亦是名正言顺!
一旦都城迁到北方,譬如陛下的龙兴之地北平府。”
朱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被李祺一句话勾动了心弦,李祺自然是故意的,接着道:“那大势就转移到了陛下手中,建设京城、守御京城、保护陛下安危,乃是国朝第一重要之事。
这时对江南这些富裕之地加的税,用途便完全不同了,他们既要出钱,这些钱又落不到江南,而是用来贴补北方,陛下就可以在北方建学、练兵、修桥补路,而得到这里切实利益的全是北人。
此消彼长,北人起势,南人自然就势弱,而且从此之后,南人做官便要千里迢迢,奔赴北面。
京城到了北边,便没人能借着守卫京城而故意偏袒江南。
忠臣、奸臣,便会自己跳出来。
若是其建言献策,不重南北之分,说明其人以天下为重,即可重用,若是其言论多偏袒南人者,那便说明其心甚诡。
如此,既压江南之势,又不特意迫害其人,两次筛选,既能用其势,又能得其人,实乃上上之策!”
朱棣听罢,已然是目瞪口呆,从宫中问罪之事,他就已经深深领教过李祺的能力,而今日之事,再一次的刷新了他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