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永乐天下(2 / 3)

加入书签

连春楼楚馆,亦或者是走狗遛鸟,至少于世道没有什么伤害!”

朱棣一看几人表情就知道只有周王听进去了,当然他不知道,周王是在流放的路上见到了民生疾苦,幡然醒悟,真可谓玉不琢、不成器,而其余几人比周王更残暴顽劣,自然不将朱棣的话放在心上。

朱棣见状顿时沉下了脸,压抑着愤怒道:“父皇有句话,今日朕送给你们,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几王立刻知道朱棣是真的生气了,竟说出了这样的话。

“今日朕在这里就告诉你们,若是日后胆敢再做下伤天害理之事,建文之祸,未必不会再临于你们身上,都给朕滚回封地去!”

待几人忙不迭的逃走,群臣才又被近侍带着来到了主殿中,一看皇帝满脸不高兴,众人就知道刚才诸王肯定没听殿下的谆谆教诲,众人也不敢触霉头,都没再提此事。

朱棣平复了一下心情,不再想那几人。

“陈卿。”

朱棣唤陈英上前,陈英在建文年间亦被连累贬官,永乐后李祺推荐他起复。

李祺立刻知道朱棣要做什么了,纵然是以他的心智,此刻也不禁有几分激动,只听朱棣温声道:“朕记得陈卿你在洪武年间担任刑部尚书,如今又任大理寺卿,想必对旧案相当熟悉了。”

陈英摸不准皇帝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还是回道:“回陛下,正是,臣在刑部任职近二十年,大案要案基本上都在脑海中有所记忆。”

朱棣一看陈英表情,就知道李祺没对陈英说过韩国公府将要平反之事,这种知进退的保密意识,让朱棣甚是满意,甚至就连语气都带上了几分欣然。

“那此事交给卿就再好不过了,洪武年间有胡惟庸旧案,牵连甚广,乃至于累及诸勋贵之家,胡惟庸案后,前刑部尚书杨靖坐法死,前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亦坐法死,可知这二人皆是奸邪之辈。

恰恰这二人皆是胡惟庸案的主审之人,朕思及其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是以朕想要请陈卿重审胡惟庸案,若其中有冤屈之狱,便为之平反昭雪,以彰仁德!”

果然如此!

果真如此!

陈英在皇帝说起胡惟庸案时就已经猜到了皇帝想要说什么,胡惟庸案有什么可审理的,无非就是为了给其中的某个人平反而已!

他几乎控制不住的望向了李祺,李祺眼中亦带着温润的笑意。

景和啊,你终于成功了,我就知道以你的才智,你终有一日能够为李氏平反!

陈英发自内心的为好友终于达成夙愿而开心,亦为李氏能够真正重返清白世道而欣然。

他重重叩首下去,满脸郑重的肃声道:“臣陈英接旨,此番定不负陛下所托,为冤者梳清冤屈,还一个朗朗乾坤的清白之身!”

朝野内外,谁不知道陈英和李祺关系好,皇帝特意点他为拥有案件复核权的大理寺卿,还让他负责此案,原来在那个时候,皇帝就已经准备为李祺翻案了。

靖难功臣且不言,那些九卿朝臣以及备为皇帝顾问的朝臣,都非常好奇李祺到底是为陛下立下了什么功劳,才能够让陛下如此的另眼相待。

难道李祺本就和陛下关系好吗

难道是因为临安公主的关系吗天下人都知道临安公主只比陛下小几个月,是真正从小一起长大的,感情相当不错。

可这些都不足以让陛下为李祺推翻太祖高皇所决之狱啊!

他们自然不知道朱棣宫中问罪之事皆是李祺一手操持,李祺亦是守口如瓶,只当自己从来都没有做过这件事。

一切荣耀都归于吾王!

这是李祺面对强势君王的信条,亦是保存自身的为臣之道。

在议事结束,群臣临出宫前,朱棣召李祺上前低声道:“景和,待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