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咱俩清清白白的回家(3 / 4)

加入书签

……除非你是牛逼到了顶破天板,通上了天、封了王爵,举族升迁那种。

眼下欧阳戎官至修文馆学士,代理江州刺史,已经是南陇老家那边的大名人了,虽然以前就是名传十里八乡的读书种子,但现在更上一层楼了,是南陇县十几年都难得一见的彪悍人物,在庐陵全州都名声不小。

要知道庐陵的读书人可是很卷的,号称十里一进士,在整个江南道都是出了名的,也是白鹿洞书院挺看重的“招生地”,耕读传家都不过是庐陵寻常人家的标配。

每一届洛阳科举,南方进士本就名额寥寥,但是其中几乎都会有一个位置,被庐陵的读书人占得,整的和低保一样,这么看来,某人在朝中的同乡真不算少。

曾经的读书种子欧阳良翰,就是出身在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氛围中,被赵母、甄淑媛拉扯长大,是从这种地狱难度的读书环境中杀出来的,也是庐陵那一届的小卷王,后来成了大周久视元年的探郎。

所以,现在欧阳戎治理江州,对那半死不活、难出进士的州学县学,是最看不顺眼的,可能是水运发达的缘故,江州的年轻子弟似乎大都喜欢从事商贸之事。

当然了,也不排除是因为朝廷贬官至江州的人太多,老百姓们都觉得,内卷当官好像也没啥必要,毕竟一大批被贬官员的终点,就是他们的起点……简直笑死。

不管如何,欧阳戎现在作为南陇欧阳氏站在最高台面上的人物,婶娘甄淑媛的生辰,都有族长、族老们过来祝寿,算是排面拉满了。

但欧阳戎发现,还缺了一家,是欧阳戎的娘亲出身的南陇赵氏,他前些日子也问过甄淑媛,要不要请南陇赵氏的人过来,被甄淑媛一口否决了,也不知是为何……

来到厨房。

欧阳戎看见赵清秀正在煲汤,背对着他。

他走去,瞧了眼,看见锅里有些草药在沉浮,汤汁乳白色的,类似鱼汤。

这好像是叫什么三白养颜汤,加了白术、白茯苓、白芍和甘草等中草药,因而得名“三白”。

这些草药都是欧阳戎前几日陪绣娘去买的,她说这个三白养颜汤的方子,是那位孙老道随口教的,此药膳有调理脾胃、是女子美白的作用,这次正好用上了。

欧阳戎好奇的打量了眼正在熬制的药汤。

这是绣娘明晚送给婶娘的生辰礼之一,到时候,她还会下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一起带去槐叶巷宅邸,孝敬婶娘。

赵清秀查看了下熬汤情况,转身返回主厢房,欧阳戎陪伴跟上。

回屋后,赵清秀从床头取来了一份未完的刺绣,低头继续一针一线的缝制起来。

欧阳戎看了眼,好像是一只蓝色的小香囊。

他在屋内转悠了圈,发现绣娘的梳妆台上,多了一根崭新的木盒,瞧着像是装手饰的。

欧阳戎走去,将锦盒打开一条缝,刚瞄一眼,就听到后方传来赵清秀的“啊啊”声,他收回了手,若无其事的返回。

刚刚只看到一抹白,像是一根白玉笄子。

欧阳戎突然想起,绣娘好像说过,还要给小师妹和薇睐各自准备礼物。

也不知这蓝色香囊与白玉笄子是分别送给谁的。

欧阳戎不禁又想起小师妹、薇睐和婶娘好像都提过,她们也要送绣娘见面礼,具体要送什么,也没和他说……

“怎么都神经兮兮的……”

欧阳戎摇了摇头。

陪伴了一会儿,眼见天色已晚,欧阳戎告别离去。

走之前,他叮嘱了句:

“绣娘今晚好好休息,我明日白天可能有点忙,让十三娘陪你,晚上接你过来……”

“嗯嗯。”

叮嘱完毕,欧阳戎拎起了装有青色儒衫的包袱,大步出门。

登上马车前,他回头看了一眼。

送别他的赵清秀,纤细的倩影站立在门前,两手搀扶着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