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特拉维夫内部会议(2 / 5)

加入书签

安全感,还有国际地位上的提升。

    这也使得整个国家变得更具野心和侵略性起来。

    而就在这种氛围下,整个国家由上到下开始自我“洗脑”,淡化侵略的表象,同时政府利用多年与阿拉法特人民之间的摩擦,将阿拉法特塑造成锡安的仇敌,使得人民更加团结一心。

    希尔伯特停下踱步,看向自己的心腹大将们:“只要这个基调定下了,将来就算我们把阿拉伯人再次打垮,联合国也只能怪阿拉伯人自己不争气。”

    摩达司令又提议:“或许我们可以直接联系合众国的国务卿埃里希·冯·施特恩?他毕竟也有着锡安的血统.”

    埃里希·冯·施特恩,出生于普洛森,也是最早一批从大屠杀中逃往合众国的锡安人,在那之后的三十年,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了现任合众国的国务卿,这般崛起之路,在国内也受到了许多锡安人敬仰。

    “不必了。”

    希尔伯特果断否决,“埃里希首先是一位合众国国务卿,然后才是一名锡安人,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合众国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更何况,目前合众国明显在支持双志,白宫和国会山都会极力避免让他直接插手,以免授人以柄。”

    “我知道各位都很忙,但现在我需要各位的战略建议。”

    这位锡安的总理走到巨大的作战地图前,指向目前爆发战争的两处:“虽然我们现在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北面的迦太基,但东面的阿拉伯联军明显对我们的威胁更大。”

    希尔伯特顿了顿:“我必须要承认我犯下的错误,让阿米尔这样的年轻人成长起来,是我身为总理的失职。”

    他在这个阿拉伯军官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令他感到不安的气质。

    根据摩萨德传回来的情报,这个阿米尔在努科希尔侥幸生还以后,简直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对方并不像其他双志的王公贵族那样沉迷享乐,也没有其他阿拉伯军官身上的那种固步自封和傲慢——虽然对方也不排斥那些享受。

    可希尔伯特却清楚地知道,这个年轻人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对方想要干死锡安,仅此而已。

    这个感觉是如此的清晰,哪怕二人只在联合国上有着一面之缘,希尔伯特也能确信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

    “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希伯来圣经》16:9)”

    两年前这个阿米尔还是个边境哨卡的少校,而如今却成长为了阿拉伯盟军总司令,希尔伯特甚至升起一种荒诞的错觉。

    这个人就是对面那个真主,选定的“剑”。

    “我们不是还有摩萨德吗?”

    空军司令戈罗迪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