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鼎器之争,渭河决堤(5 / 8)

加入书签

    李骁接过文书,快速扫过几行,紧绷的脸色稍缓:“好,民心士气不能丢。”

    “继续宣传,让关中百姓都知道,咱们北疆军不仅能打仗,更是天命所归,跟着咱们北疆,能分田赚钱,天天都能吃饱。”

    宣传只是手段,真正能让百姓们信服的,还得是实打实的利益。

    百姓们虽然信天命,但更信自己的肚子,谁能让百姓们吃饱饭,百姓们就跟谁混。

    所以,李骁便让宣德司的人,尽可能的去将北疆的政策告诉关中的百姓们。

    “去北疆分田,只缴四成租税。”

    要让这句口号,深入关中百姓之心。

    北边的灵州正在进行分田,只要去了灵州,每户都能从大都护府租种几十亩不等的农田,而且只需要缴纳四成的租税。

    但前提条件是去灵州。

    因为原本属于金国的关中,目前还处于战乱区域。

    没办法实施北疆公田制。

    依旧还是按照金国旧制收缴租税。

    士绅豪强们的田租普遍是在六成,黑心的甚至能达到七成。

    再加上金国的正税和其他苛捐杂税,最后百姓们到手的也只有两成左右,常常出现‘种粮不够交租税’的窘境。

    而此时的关中北部,士绅豪强虽然被打倒,但北疆军却是在每个村寨任命了一批‘税吏’,百姓们还是得照样交税交租,用来供养北疆前线大军。

    租税虽然低了一些,但也达到了七成。

    若是交不够,税吏就得倒霉,将矛盾转移到百姓内部,北疆军高高在上,自然方便管理。

    等到日后关中战乱平定,便会有一批转业军官前去搭建基层管理框架,将关中彻底纳入北疆统治。

    但对于此时的百姓们来说,一边是四成,一边是七成,再加上关中战乱不断,性命都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反而越往北走越安全,自然有很多人愿意拖家带口的迁移去灵州。

    北疆在关中的种种行为,实际上就是逼着百姓们迁移去灵州,补充灵州迁移去漠北及河西走廊的人口。

    毕竟,从中原向外迁移汉民,是北疆百年不变的国策。

    ……

    潼关外的官道上,泥泞不堪。

    三万金军步骑艰难行军,雨水浸湿了衣甲,也浇灭了士兵们的士气。

    “这鬼天气,什么时候是个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