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李寒笑略有沉沦,武大郎汤面醒人(2 / 4)

加入书签

个没有多少文化,不以文化着称的市井小民,此刻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也让李寒笑震惊,而更多的也是让李寒笑觉得自己这些事情,没有白做,值了。

这是来自民心的认可啊,武大郎文化程度不高,你让他编也编不出来这一番话,这只能证明是他的真心话。

李寒笑喉头滚动,面汤里忽然滴落两粒泪珠,正是李寒笑脸上滑落的。

武大郎突然抄起筷子,直接敲在了李寒笑的头上 ,就像是教训他弟弟武松一样,把旁边的闻焕章吓得不轻。

\"您要不吃,就是砸了天下人的饭碗!\"

武大郎的手重重拍在桌子上,震得两千灵位齐齐颤动,李寒笑却没有什么异动,似乎接受了这份心意。

面汤腾起的热气模糊了灵位,李寒笑捧起陶碗,说了句,“好,吃 。”

荷包蛋咬破时淌出的溏心混着咸鲜味道的面汤,竟比血还腥咸。

武大郎用粗布擦着供桌,絮絮念叨:\"面是石碣村老赵磨的新麦,葱是阮家嫂子现拔的,这碗面可是我现和面做的,寨主啊,多吃点,这是多少人的心意啊......\"

面汤入喉时,李寒笑尝到鸡汤混着麦香,他忽见武大郎转身抹脸,粗布袖口分明洇湿大片。

檐角风铃叮咚声中,这个曾被他视作让武松上山的工具的矮汉子,正踮脚给每个灵位摆上枣糕,仿佛在给熟睡的孩儿掖被角。

李寒笑握筷子的手颤了颤,一昼夜未进水米的胃袋突然抽搐,他看见面汤倒影里自己龟裂的嘴唇,像旱了三年的河床。

武大郎用手敲了敲供桌:\"这些给阵亡弟兄们供的糕饼,都是掺了崖蜜的,这口甜大伙生时没能吃得上,死了也得记着口甜味儿,下辈子知道奔着甜去啊……\"

当最后一口面汤咽下,李寒笑抚过空碗上的裂纹,突然明悟:这粗陶海碗里盛的哪是面条?分明是万千黎民托举的江山。

\"味道如何?俺家二郎跟着寨主杀贪官,俺就管叫弟兄们肚里有食。\"

武大郎咧嘴笑了起来。

殿外忽传来孩童啼哭,李寒笑抬眼望去,见林娘子抱着的“钻天枪”竺敬的孩子,身后还跟着好些父亲死在这一战中的孤儿。

武大郎见状,把那些剩余的枣糕拿过去,林娘子正将半块枣糕塞进娃娃嘴里。

那些孩子全都去拿枣糕却无一人动供品——那些掺了崖蜜的糕饼。

\"对喽,对喽,孩子们,多吃一些,吃饱了才能想辙。\"

武大郎突然按住李寒笑握筷的手,粗粝掌纹硌着刀茧,竟比三尖刀更有分量。

案上烛火爆了个灯花,映得灵位金漆忽明忽暗,恍若两千多双眼睛在火光中闪烁。

\"好面。\"

李寒笑屈指弹响空碗,裂纹间渗出最后一滴面汤,正落在地上。

李寒笑突然意识到,武大郎也许是《水浒传》原着里面非常窝囊的一个人物,可是这个人身上也有可贵的地方……

他此刻似乎看见,残阳把阳谷县的青石板路染成血色,武大郎的炊饼担子压得扁担弯成弓。

还有三伏天里,汗珠子顺着脖颈沟淌进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衫,洇出盐白的印子;数九寒冬,草鞋冻在结冰的石板上,扯破脚皮也要把最后两个炊饼留给夜读的武松。

那担子两头的竹篓,一头盛着被冻硬了的发面疙瘩,一头驮着个虎头虎脑的娃娃——这便是武家的全部家当。

别管是阳谷县还是清河县,那些街坊总笑他:\"三寸丁谷书皮。\"

他不以为意,依旧是好好的生活,把裂了口的陶碗擦得锃亮,舀满井水教武松认水纹里的星斗:\"二郎你看,这亮堂的是文曲星,赶明儿给你请个先生。\"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