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刘高色图花宝燕,花荣义救清风虎(3 / 4)
说的,朝廷现在对於匪徒,确实是有着非常优厚的招安政策。
这也是因为,宋朝319年国祚,却爆发了大大小小434次起义,其本质原因还是北宋立国之後奉行的“不抑兼并”政策,到北宋後期,已经出现富者良田千顷,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状况。
加之宋朝继承了唐朝传下来的两税法,竭力盘剥百姓,可以说,宋朝的富庶只针对上层阶级而言,底层百姓的生活依然是穷困潦倒,而起义也自然多了起来。
但是,宋朝经常是对农民起义军进行“招安”的举动,就像是原着里面招安宋江一样。
宋朝之所以会对自己内部的农民起义采取招安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的军事实力确实无法支撑它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清剿行动。当然,对战争後果的考量必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经济破坏丶百姓死亡等。
试想一下,如果宋朝能够做到短时间丶高效率地平定农民起义,其中损失就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又何必再去招安呢?
“哼,本官可早就听说了,这二人可是吃人心肝的贼寇,岂不是禽兽之举吗!”
这边“小李广”花荣拿出朝廷制度来说事儿,刘高则是又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压人。
花荣则是不慌不忙,开口道,#34;昔日《唐律疏议·厩库律》载:#39;主守自盗者加二等#39;!刘大人去年修缮寨墙支取五百贯,经手人却是清风山下王记棺材铺——#34;
他话锋一转,直指账簿的问题,暗示刘高监守自盗。
花荣没办法,因为吃人这件事情洗不白,但是他已经和刘高剑拔弩张了,此时此刻,他根本就没有後退的馀地了,只能硬着头皮互相揭老底了。
#34;这棺材铺掌柜的侄女,上月刚成了大人第三房侍妾的陪嫁丫鬟吧?#34;
也别怪花荣看不上他刘高,不愿意把妹子嫁给他,这小子人品太差了,还花心!
刘高忽然抓起一本《贞观政要》:#34;魏徵谏太宗有言:#39;务理之臣,宜惜刑典#39;!#34;他翻开#34;慎刑#34;篇,又开口道,“这建隆三年,王全斌入蜀后擅赦贼酋,致巴蜀复叛,难道不是前车之鉴!#34;
#34;刘大人倒是博古通今。#34;
花荣反手从一旁的书匣中抽出《孙子兵法》,竹简哗啦展开,#34;#39;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39;——乾德二年,潘美伐南汉,收降将李承渥为先锋,十日连破三关!#34;
刘高霍然起身,绯红官袍如血瀑垂落:#34;《春秋》有云:#39;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39;!#34;他抓起案头《吕氏春秋》,翻至#34;怀宠#34;篇,#34;管仲射钩,桓公尚能释怨;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花知寨今日留此二贼,他日必成肘腋之患!#34;
花荣忽将佩剑横陈案上,开口争辩,#34;《商君书·画策》曰:#39;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39;。#34;
他指尖抚过剑鞘上的铭文,忽又抽出卷《太白阴经》,#34;但李筌在#39;人谋篇#39;写得明白:#39;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争#39;——日前清风山之战,末将本可取燕顺性命,却宁射其旗而不伤其颈,正是为此!#34;
刘高又拿出《盐铁论》,当起了例子:#34;桑弘羊有言:#39;除恶务本,刑乱用重#39;!至道二年平李顺之乱时,乱军裹挟妇孺为盾的证物——当日若行妇人之仁,何来川陕三十年太平?#34;
花荣却将《管子·牧民篇》的旧事提了起来:#34;#3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39;!#34;
他忽然指向堂外镇上隐约可见的流民营帐,#34;大人可闻今夜寨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