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新日铁之行(2 / 2)

加入书签

有人张大了嘴,有人下意识地后退一步躲避那无形的热浪,更多的人则是目光呆滞,脸上写满了对眼前这钢铁洪流所代表的巨大工业力量的敬畏与茫然。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刘明德的声音带着颤抖,是发自肺腑的震撼。他身后的老工程师,摘下眼镜擦了擦眼角,不知是被热气熏的还是别的原因,喃喃道:“这……这就是现代化啊……我们……”

那句”我们差得太远了……”怎么也说不出口。

赵振国站在人群稍后的位置,同样注视着那奔流的钢水。眼前的景象确实壮观,代表了1978年世界钢铁工业的巅峰。

然而,在他的记忆中,三十年后,更高效、更环保的大型电弧炉,更精密的薄板坯连铸连轧,以及智能化的全流程控制早已成为主流。

曾经辉煌的新日铁,会被后起之秀宝钢比下去。

赵振国敏锐的目光扫过车间,在维修通道旁的工具箱上,他看到几张被油污沾染、卷了边的图纸一角露了出来,上面似乎画着某种阀门或管道的结构图。在巨大的主控室窗外,一块被擦拭过的白板上,还残留着一些关于炉温控制算法的潦草公式和调试记录。

赵振国凑近了刚想看看,就有人挡在了他面前,做了个请的姿势,把考察团众人带去了会议室。

穿着考究西装的日方代表,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开始冗长的介绍和“友好交流”。

“……君津制铁所代表了新日铁最核心的技术实力,我们的热轧带钢生产线宽度和精度控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幻灯片上是壮观的生产线图片。

刘明德团长听得极其认真,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但是当老工程师小心翼翼地询问关于Ld转炉的某些核心工艺参数,或者试探性地提出能否引进一套“相对成熟”(实则已是新日铁准备升级替换)的中小型轧钢设备时,日方代表脸上的笑容依旧完美无缺,但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淡和疏离。

“非常抱歉,”对方微微欠身,“这些核心技术涉及我们多年的研发积累和专利壁垒,暂时无法进行技术转让。关于设备引进,我们理解贵国的需求,但考虑到技术适配性、维护成本以及我们自身的产能规划……目前可能无法满足贵方要求。不过,我们非常乐意提供操作层面的培训,或者,一些更基础的炼钢辅料技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