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一直是严格按照下达的计划生产(1 / 3)

加入书签

    另一位戴眼镜的干部也推了推眼镜,语气委婉但立场鲜明:

    “是啊,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分配制度的原则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立刻响起,车厢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紧张。

    赵振国看向老人。

    老人始终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听着双方的只言片语,手指间的香烟缓缓燃烧,灰白的烟灰积了长长的一截。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已经穿透了眼前的争论,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直到争论的声音稍稍平息,他才轻轻将烟灰弹掉,深吸了一口烟,然后缓缓吐出。

    他没有直接评价赵振国的话,而是用一种仿佛看透世事的平静语气,对在场的所有人,也是对自己说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工厂里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解放生产力。怎么解放?光喊口号不行。物质利益原则,是不是就完全是资本主义的?我看,未必。马克思也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他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语速很慢。

    “小赵同志今天这个比方,打得很糙,理不糙。‘责任’、‘奖励’,这几个词,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不要一听‘奖’字,就想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要讲求工作效率,也要让劳动者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没有做出任何具体指示,但这番话,无疑是为这场争论,也为那“惊世骇俗”的言论,定了调,不扣帽子,允许探索,让实践来检验。

    车厢里再次安静下来,反对的干部们陷入了沉思,王新军远远地对赵振国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而又充满赞许的微笑。

    专列缓缓驶入了此行的重点——一个位于东北的重工业城市。

    月台上早已戒严,省市领导们穿着整齐的中山装,神情肃穆地列队迎接。

    简单的寒暄后,车队便直接驶向了城西,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之一的,北方第一重型机械厂。

    车队驶入厂区,仿佛驶入了一个由钢铁、水泥和红砖构成的庞然巨物的体内。

    高耸入云的烟囱寂静无声,并未冒烟。

    宽阔到可以并行四辆卡车的厂区主干道两旁,是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头的巨大厂房。

    这些苏式风格的厂房,屋顶高阔,墙壁厚实,门楣上还保留着褪色的红色标语——“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

    气势依旧恢宏,却难掩一种步入中年的疲惫与沉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